第114章 好的会更好(1 / 2)

张光宗是一个人到县里去的,回去的时候带回了一个技术员,名叫严东生,看着有二十四五岁的样子。他把人安排到男知青点,跟孙立伟、孙修伟一起住。

“你们都是年轻人,平时多交流,有什么困难、需要,就跟大队反映。咱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往小了说,是把柳树屯建设好,柳树屯好了,咱们大家都好。往大了说,是把国家建设好。

我们这儿穷乡僻壤,条件是艰苦了点,咱们多包涵。咱们一起,努力创造出好的条件来。你们来到我们这儿,帮助柳树屯发展,我老张,我们柳树屯全体社员,感激不尽。”

张光宗推心置腹。

他觉得自己得把对知青的看法和想法都改一改。以前他是被动接收知青,把他们当成负担,现在,他要把知青们当成资源,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了。

既然来了,就得把价值都发挥出来!不光是他们本人的价值,还有他们的背景、人脉圈子的价值,都用来帮助柳树屯的发展。

三个年轻人不知道张光宗的小算盘,听着他真挚的话语,十分动容。

孙立伟说:“大队长,有您这句话,我就觉得我没白来。我们响应号召,‘扎根农村闹革命’,不把咱柳树屯发展好了,我不走了!”

张光宗笑道:“发展好了你更别走!”

安排完住处,张光宗让严东生先休息一下,晚上再去夜校给大家上课。

从此以后,柳树屯夜校多了一位稳定的老师。

谢赟听到严东生这个名字的时候,震惊极了。

我的老天呐,柳树屯这是走了狗屎运了!

严东生这个人,虽然和剧情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在书里出现过。因为他改良了麦种,让小麦产量大幅提高,地位虽然和杂交水稻之父没法比,但也是赫赫有名的农学家。

不过那都是后来的事了,运动结束以后,严东生回到学校读研究生,才正式开始了改良麦种的研究,并且很快取得了成果。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过,“那几年在某个县的农业局工作,没干出什么成绩来”,现在看来,那个“某个县”就是曲水县啊。

这样一个人才到了柳树屯!想想就激动人心。

谢赟决定抽空去跟大队长聊聊,想办法让严东生尽快出研究成果!

严东生在柳树屯扎下根来,白天带着几名社员在山上穿梭,完成他的养蜂大业,晚上去夜校给大家上农学课,详细的教大家如何种地。从选种,到播种,再到间苗、施肥,防治病虫害,怎么判断作物缺少哪种营养,他都讲的一清二楚。

学员们:“……”

你这个知识分子还真的会种地嘞!比他们这些世代老农还门清的感觉。

有人直接发问:“严老师,你种过地啊?”

“种过。”

“看着不像啊?”

严东生笑道:“我之前上的是农业大学,我们有专门的试验田,每个学生都会种地的。”

大家这才知道,人家严技术员是真正的科班出身。

严东生在1963年考上了农业大学,可惜,没等到正式毕业,运动开始了。他没有留在学校里搞运动,主动休学回家了。

本来以为运动很快就能结束,他就能回到学校完成学业,分配工作,去农业战线上大展宏图,为了国人的吃饱饭事业贡献一生。

结果,这运动没完没了,他这样的基本上被学校遗忘了。

没办法,他不想在家里蹉跎,只好自己找关系找路子,给自己找了份工作,从市里来到了曲水县农业局,也算是专业对口。

来柳树屯是他入职以来接受的第一个独立任务,他一定要把养蜂工作做好,把柳树屯的粮食生产搞上去,才不枉他来这儿走一遭。不然他又会回办公室闲着去了。

张光宗这才知道,自己随便拎回来的技术员并不是他以为的那种受过短期培训、比普通人懂得多一点的技术员,而是一名真正的技术专家。

谢赟也在这个时候找到了他,极力怂恿他支持严东生的工作,“知识就是力量,这绝不是一句空话。知识还能提高产量,让咱们多收粮食。我觉得严东生同志肯定能够大有所为!他要啥就给他啥。”

张光宗咽了咽口水,决定还是先看看严东生想要啥,再决定给不给,关键是他给不给得起。

不过,只要他要的不过分,他应该是给得起的。虽然他只是个小小的大队长,手上可是实打实的握着资源呢!

随后,张光宗找严东生谈了一次话,了解了他内心的抱负和理想,张大队长毫不吝啬,挥手给他划了几块试验田,还给他分配了几个人,让他随便搞实验。

“需要什么你告诉我,我们这儿没有的,我去向兄弟单位求助,都给你弄来。你要是能研究出成果来,我们柳树屯全体社员也跟着脸上有光!”

最新小说: 鉴宝天眼:开局捡漏帝王绿 下乡遇兵王,军官快到碗里来! 重生92,这破厂长我不做了 猛龙出狱 黑锦鲤三岁半,被豪门美强惨团宠了 难产三日,陆总把我儿子送给白月光 我能复制技能,但可能会变癫 恶毒女配不想上位 我就想卖点玩具,真的不是导演啊 我死后,成了疯批反派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