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策一边想着心事,一边饶有兴趣地打量着村子,没多久,村长就把三人带到了一座大宅院里面。
三人被请进屋中,随即一道道丰盛的菜肴,便如同流水一般,被端了上来,农家也不会什么精细的菜肴,就是量大实惠。
什么肘子,肥鸡,山珍,野味,美酒等等,很快就摆满了整个桌子。
村长亲自作陪,款待宁策等人。
宁策没有动筷,而是和颜悦色地问村长,“本官手下士卒的饭菜,也送去了吧?”
老人连连点头,“大人放心就是,小老早已派人送去好两头肥猪和十几只鸡鸭,肯定不会让大人手下士卒饿着。”
宁策这才放心,
杨志从怀中掏出两锭大银,塞给村长,
“我家侯爷,一向爱民如子,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这两块银子,老人家你收下吧。”
老人急忙摆手不迭,“侯爷对鄙村有大恩,好不容易前来一趟,招待些饭菜,算的了什么?
这钱老汉万万不能收,否则要被人从后面戳脊梁骨的。”
杨志递了几次,但村长坚决不收,宁策只得说道:“既然老丈一片诚心,本官恭谨不如从命,杨制使,你说是吧?”
杨志将银子放入怀中,
村长这才高兴起来,很是豪爽地说道:“换了前几年,便是打死小老,也拿不出这些吃的来,现在不一样了,咱们小王村,也富了。”
宁策笑了笑,正待动筷,突然听到远处隐约传来阵阵哭声,
听声音,像是小孩,
宁策皱了皱眉,村长顿时也变了脸色,急忙转身,招呼人去打听,片刻之后,那村民跑了回来,说道:“没什么事,是王冯氏要给他家丫头裹脚,那丫头怕疼不肯,在那里哭。”
宁策听了,顿时便想起了这事,他来到大宋以后,发现宋朝的女子,确实有部分裹脚的,但大部分女子,还是天足。
然而在历史上,随着朱熹理学的兴起,什么男女大防啊,什么女子裹脚啊,慢慢地就流行了开来。
宁策心想这种歪风邪气,可必须给纠正了。
于是宁策放下筷子,正色对村长
说道:“烦请老人家把王冯氏叫来吧。”
片刻之后,一个三十余岁的妇女,带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惴惴不安地来到宁策等人面前。
宁策说道:“裹脚不是什么好事,以后不要这么做了。”
那妇女听了,连连点头,说道:“俺一个妇道人家,不懂什么事,听村里教书先生说了,女子必须要裹脚,所以才……”
宁策摆了摆手,“你们若是听本官的话,以后就不要再给孩子裹脚了,这样对孩子伤害很大。”
女子听了,连连点头,赌咒发誓地保证,以后绝不给孩子裹脚,宁策这才作罢。
事情结束,
村长殷勤地劝酒,众人一边吃菜,一边说话,聊着聊着,又聊到了裹脚的问题。
普速完说道:“我们契丹女子可没你们汉人那么多讲究,从来不裹脚,并且那样做该有多疼啊。”
说起裹脚,似是有些感同身受,少女不自觉地这皱了皱眉,
宁策点头,“裹脚会让女子脚骨变形,如同酷刑一般,属于非常恶劣的行为。”
杨志附和道:“大人说的是,待回到东平府,大人下一道命令,严禁各地给女孩子裹脚,狠狠杀一杀这股歪风。”
宁策嗯了一声,
普速完说道:“不过我听说,你们汉人很多都相信那些儒生的话,便是宁哥哥你下令禁止,只怕也会有少数人,偷偷摸摸地给孩子裹脚,
并且,在东平府之外,还有更多的大宋女子,你也管辖不到。”
宁策心想这倒是个问题,并且律法能管住人的身子,可管不住他们的思想,想要彻底解决这种事,还需要双管齐下,想更多的办法。
村长不住地劝酒,宁策不爱喝酒,吃了几口菜就饱了,普速完也是如此,倒是杨志,酒兴正浓,几杯酒下肚后,开始拉着老头拼酒,没想到村长老当益壮,竟然不落下风。
于是宁策拉着普速完,早早前去休息。
次日一早,众人离开小王村,不顾村长的再三拒绝,宁策还是把银子硬塞到了老人手里。
而后在村民们仰慕的目光中,宁策带人离去。
两
日之后,终于抵达东平县,
甫一到达,宁策便急忙把工匠们给找了过来。
宁府偌大的院子里,摆着一架织机和一架纺纱机,汤捷和丁乔,带着几十名工匠神情严肃,目光炯炯有神,围着这两台机械,如临大敌,杀气腾腾。
工匠们已经提前知晓,宁策找他们过来的用意,就是要改进这两种机器。
宁策指着一台机器问道:“这是什么机?”
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