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在抽丝剥茧地对于吴阳华的载具消失进行分析的时候,一条信息流如同闪电一般贯穿了整个脑海。
陆铭缓缓地扭过头看向身边的白康宁,眼神当中充满了一种疑惑和凝视。
白康宁被陆铭这带有侵略性的眼神吓了一跳:“怎么了?你这么看着我!”
陆铭询问道:“你难道没有感觉到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三人的证词有什么匪夷所思的地方吗?”
白康宁听到陆铭的这个询问,语气轻松了下来:“你是想说,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三人,很有可能是杀死吴阳华的真正凶手,而不是邵新晴对吗?”
陆铭不由得一惊:“你已经想到了?”
白康宁认真地回答:“当审讯组第一次将询问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三人的证词传回来的时候,我就有一些疑惑。”
“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三人说,发现被害者吴阳华尸体的时候,三人就立刻明白了自已邵新晴卖给了吴阳华。”
“我并不否认某些人会对某些事情恍然大悟,可是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三人的证词明显是有着相互矛盾的地方。”
“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三人,在先前的证词当中说过,自已并不知道邵新晴已经和吴阳华感情破裂,并且邵新晴一直在给吴阳华拉皮条。”
白康宁说到这里顿了顿,身体向外走了两步抬头看向二楼落地窗的方向。
白康宁又低头看了一眼案发现场的尸体:“由此,我发现了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三人证词当中的一处重要漏洞。”
“那就是,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三人在远足旅行之前,并不知道,邵新晴和吴阳华感情破裂。”
“并且认为,邵新晴在她们面前的夸奖吴阳华,是在秀恩爱。”
“可是,为什么看见吴阳华的尸体之后,第一想法,居然是反手开始指责邵新晴将吴阳华引导到四人晚上休息的烂尾楼,要把他们三个人出卖给吴阳华呢?”
“这一点心理上的转变,有些过于突兀。”
“按照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三人叙述,既然不知道邵新晴和吴阳华的感情破裂,并且一直在帮助吴阳华拉皮条。”
“那么,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看见吴阳华的尸体,也不应该认为这是邵新晴将她们三个人卖给吴阳华的,而是认为吴阳华是偷偷来找邵新晴,给邵新晴一个惊喜的才对?”
“可是,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三人为什么会认为,吴阳华的出现,是因为邵新晴将三人卖给了吴阳华呢?”
“从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三人的证词当中,我们了解到,在第二天的傍晚,他们抵达了这处烂尾楼。”
“此时,天色尚且没有全黑,距离她们预定行程的休息地点,相差了一个小时的路程。”
“只不过,由于她们认为烂尾楼,相比于野外的旷野区域,更加地安全一些,所以便在烂尾楼休息了。”
“证词到这里,出现了一片空白,下一段证词,就跳到了,第三天早上发现吴阳华尸体的时候。”
“我在第一眼看到这段证词的时候,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陆铭眼睛一眯:“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三人都有意识地跳过了第二天晚上发生的事情?”
“他们在对询问进行一种有意识地回避?”
“这是典型的畏罪心理产生的侥幸心理。”
白康宁点点头:“现在不能100确定,但是可能性极高,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突破口!”
“我们可以尝试调查一下,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三人的背景,看看她们三个人有谁曾经犯罪,却没有被审判过。”
犯罪嫌疑人由畏罪心理而演化出来的侥幸心理,不是从被拘捕或被审讯后才产生的,一般在着手实施犯罪前就已经存在。
通常来说,犯罪嫌疑人能够有侥幸心理,是过去经验的影响。
那些过去曾有过违法犯罪行为或生活上犯过错误而未被发现的犯罪嫌疑人,容易产生侥幸心理,而且经验越多,其侥幸心理就会不断得到强化。
陆铭皱起眉头:“所以,如果说吴阳华的死,真的与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有关,肯定是三人当中某一个人主导,并且这个人之前有过犯罪的事实。”
“只不过,因为特殊的原因,并没有被逮捕。”
“因此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三人,在其中一人的鼓动下,杀死了吴阳华。”
白康宁分析道:“这只是,现有情况下的一种可能性。”
“我们根据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三人在回避讨论远足第二日晚上发生的事情,进而推测出来三人是杀死吴阳华的凶手。”
苗开诚也加入了陆铭和白康宁两个人的讨论当中:“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石含桃、江静萱、盛青雪是凶手的可能性很高。”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