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招募了三十多个专家团队,涵盖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材料、工艺流程以及芯片的具体应用等各个领域。杨镜舟对自己的角色有着清晰的认识,他深知自己的任务是提出正确的研发方向,然后是赚钱,不断地赚钱。因此,他将专业事务交由专业人士处理。邀请李光南加入也是出于弥补前世遗憾的考虑。李光南在前世因坚持“技工贸”路线而与他人的“贸工技”产生分歧,最终失败并被雪藏五年,导致他跟不上时代步伐,错失成功良机。然而,即使如此,他仍致力于推动华国芯片产业的发展,通过努力将芯片产业链纳税额从17降低至3,从而吸引了国外企业前来建厂和生产,填补了华国芯片产业的空白,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芯片走上正确的道路后,杨镜舟接下来的目标便是内存系统。内存条是电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cpu芯片可通过过数据总线对内存寻找地址。
内存条是cpu可通过总线寻址,并进行读写操作的电脑部件。内存条在个人电脑历史上曾经是主内存的扩展。随着电脑软、硬件技术不断更新的要求,内存条已成为读写内存的整体。我们通常所说电脑内存(ra)的大小,即是指内存条的总容量。内存条是电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cpu可通过数据总线对内存寻址。历史上的电脑主板上有主内存,内存条是主内存的扩展。以后的电脑主板上没有主内存,cpu完全依赖内存条。所有外存上的内容必须通过内存才能发挥作用。
诞生起初,电脑所使用的内存是一块块的ic,我们必须把它们焊接到主机板上才能正常使用,一旦某一块内存ic坏了,必须焊下来才能更换,这实在是太费劲了。后来,电脑设计人员发明了模块化的条装内存,每一条上集成了多块内存ic,相应地,在主板上设计了内存插槽,这样,内存条就可随意拆卸了,从此,内存的维修和扩充都变得非常方便。发展内存芯片的状态一直沿用到286初期,鉴于它存在着无法拆卸更换的弊病,这对于计算机的发展造成了现实的阻碍。有鉴于此,内存条便应运而生了。将内存芯片焊接到事先设计好的印刷线路板上,而电脑主板上也改用内存插槽。这样就把内存难以安装更换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在80286主板发布之前,内存并没有被世人所重视,这个时候的内存是直接固化在主板上,而且容量只有64 ~256kb,对于当时pc所运行的工作程序来说,这种内存的性能以及容量足以满足当时软件程序的处理需要。不过随着软件程序和新一代80286硬件平台的出现,程序和硬件对内存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速度并扩大容量,内存必须以独立的封装形式出现,因而诞生了“内存条”概念。在80286主板刚推出的时候,内存条采用了si(sgle -leory odules,单边接触内存模组)接口,容量为30p、256kb,必须是由8 片数据位和1 片校验位组成1 个bank,正因如此,我们见到的30p si一般是四条一起使用。自1982年pc进入民用市场,搭配80286处理器的30p si 内存是内存领域的开山鼻祖。随后,在1988 ~1990 年当中,pc 技术迎来另一个发展高峰,也就是386和486时代,此时cpu 已经向16bit 发展,所以30p si 内存再也无法满足需求,其较低的内存带宽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瓶颈,所以此时72p si 内存出现了,72p si支持32bit快速页模式内存,内存带宽得以大幅度提升。72p si内存单条容量一般为512kb ~2b,而且仅要求两条同时使用,由于其与30p si 内存无法兼容,因此这个时候pc业界毅然将30p si 内存淘汰出局了。edo dra(extended date out ra,外扩充数据模式存储器)内存,这是1991 年到1995 年之间盛行的内存条,edo-ra同fp dra极其相似,它取消了扩展数据输出内存与传输内存两个存储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在把数据发送给cpu的同时去访问下一个页面,故而速度要比普通dra快15~30。工作电压为一般为5v,带宽32bit,速度在40ns以上,其主要应用在当时的486及早期的pentiu电脑上。
ib产,canda制造的edo内存条
在1991 年到1995 年中,让我们看到一个尴尬的情况,那就是这几年内存技术发展比较缓慢,几乎停滞不前,所以我们看到此时edo ra有72 p和168 p并存的情况,事实上edo 内存也属于72p si 内存的范畴,不过它采用了全新的寻址方式。edo 在成本和容量上有所突破,凭借着制作工艺的飞速发展,此时单条edo 内存的容量已经达到4 ~16b 。由于pentiu及更高级别的cpu数据总线宽度都是64bit甚至更高,所以edo ra与fp ra都必须成对使用。sdra时代
sdra内存条
自tel celeron系列以及ad k6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