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的期待和呼声中,全国的程控交换机交流大会终于拉开了帷幕。然而,由于杨镜舟的积极推动,这次大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原本单一的程控交换机议题扩展到了整个华国通讯行业的广泛讨论。
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会议最终达成了以下几个重要目标:首先,决定在全国各大高校增设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等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填补未来人才需求的空缺。这一举措旨在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确保能够顺利推进全国范围的光纤网络建设。毕竟,要实现如此大规模的网络覆盖,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来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
再一个就是邮电总局将光纤网络在全国的布置列为了重点项目,并向各省市级领导下达指令,要求他们积极响应号召,不得推脱阻挠。该计划旨在从沿海城市开始向内推进,因为这些地区相对较为富裕,可以承担起前期的启动成本。同时,通过建立光纤网络,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一举多得的目标。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通信速度和质量,还可以促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因此,各省市级领导务必高度重视这一任务,全力以赴确保其顺利实施。
在详细询问过杨镜舟关于光纤的生产成本之后。邮电总局的领导层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兴奋之色。他们意识到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如果能够尽快开展工作,必然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于是,两人决定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奔赴上海,以最快的速度推进项目进程。
在这个项目中,由于采用了后世成熟的生产工艺,使得光纤每公里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甚至不到五十元!要知道,在后世,光纤的售价也不过三十元每公里而已。然而,现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却高达两千元每公里,这中间的利润空间可想而知。
在内部讨论时,大家一致认为,对外出口价格应该定在每公里五百元人民币。这样既能保证足够的利润,又不会过于昂贵,具有竞争力。对于大批量采购的客户,还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订单。同时,生产成本必须严格保密,不能让竞争对手得知。为此,邮电总局将邀请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进来,共同做好保密工作,防止有人泄露机密。
在光纤网络的相关事宜都确定了过后,杨镜舟却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拿光纤在美国的销售权与代理权与美国的王安电脑公司进行技术互换协议,用于换取对数电脑、小型商用电脑、文字处理机以及其他办公室自动化设备的相关生产技术,此项任务具有重大的意义,成功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一则是王安是中国人
王安是上海人,自幼聪明非凡,先后于上海交通大学、哈佛大学就读,于1948年获哈佛博士学位。不久,他发明&34;磁芯记忆体&34;,大大提高了电脑的贮存能力。1951年,他创办王安实验室。1956年,他将磁芯记忆体的专利权卖给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获利40万美元。雄心勃勃的王安并不满足于安逸享乐,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使他将这40万美元全部用于研究工作。1964年,他推出最新的用电晶体制造的桌上电脑,并由此开始了王安电脑公司成功的历程。市值一度高达几十亿美元,要知道这可是80年代,当时的华国外汇都没有他多,只是由于经营不善,发展方向错误,创始人身患重病等等因素,加上公司内部与外部势力勾结导致了一个庞大的华人企业最终灰飞烟灭。
现在的时机可以说是非常好,王安还没有离世,公司却又陷入了严重的倒闭危机,缺乏新的财务增长点,急需一根救命的稻草,可以用几乎白菜的价格得到杨镜舟梦寐以求的技术与设备,只要交易成功,那他将与ib等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目前华国与美国处于蜜月时期,不会受到政治上的干扰(现在的苏联还没有解体,美国的主要目地是支解苏联,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对于华国是拉拢状态,连军事武器都能够互相买卖,只是由于华国当时比较穷困,买的比较少)
为了体现此次交易的重要性,杨镜舟甚至把它比喻成通信网络上的航空母舰制造技术,如果能成功的促成交易未来将为华国节省千亿,万亿的资金,毕竟技术上只要落后一点,就将面临西方国家的专利陷阱,只要想与他们做生意,互通有无,就必须遵守规矩。
听了杨镜舟的话后,邮电总局的领导心中不禁一动,仔细考虑了一下其中的利弊。他们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能和王安电脑公司这样的商业巨头合作,不仅能够获得巨额的渠道支持,还可以借助他在美国的影响力,打开国际市场。而且,将美国的代理权与销售权交给华人也并非不可行,毕竟华人在海外有着广泛的人脉和资源,可以更好地推广产品。
想到这里,邮电总局的领导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并承诺会积极安排相关的工作。虽然这个决定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但他们相信只要能够实现共赢,一切都是值得的。此外,他们对于杨镜舟的判断还是非常相信的,对于杨镜舟短短几年时间就创建了如此庞大的企业,眼光自然是不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