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予理会的,但又想到周大江是攀上大将军的人,也不好得罪,于是就接过文章说了一句,“杨某这就呈与县令大人,还请周先生稍等片刻。”然后,就去了后衙。
林县令听完杨师爷的禀告,也和杨师爷一样,不是很感兴趣,他也是进士出身,而且还是二甲第十三名,对于一般还未考上秀才之人的文章,还真不怎么能看得上,要是其他人的文章他就不看了,但因为他挺欣赏周大江这个人,也就接过来瞅了一眼。
还别说,立题还是挺新颖的,尤其是‘经济论’一说,还真是挺别出心裁的。林县令难得感了兴趣,让人把周大江叫到后衙,又仔细询问了一番他的经济论。
周大江早已做好了会被林县令询问的准备,自然也想好了说辞。他先向林县令掬了一个揖,然后告罪道:“学生抖胆写这篇文章,一是因为前次见过县令大人之后,觉得县令大人丰姿伟岸,见识过人,日后必会大有作为,而来到边关县城这样的小地方,也只是先练练手而已,学生有些拙见不知正确与否,若能得到县令大人指点,学生也会受益良多。
二是,大人虽然暂居县令一职,但想必也希望自己在任期间出更多政绩,学生不才,前日正好为咱们县揽到一桩生意,也许会给县内一批劳动力带来就业机会,所以,才抖胆写了此文章,希望能够得到面见大人的机会。”
“哦,不知是什么生意,又和当地发展有什么关系呢?”林县令的兴趣更浓了。
周大江自身后背篓中掏出削皮刀和擦子,又自怀中取出一份契书,递了过去,说道:“学生不才,做了一套厨房用的小工具,本是为家中娘子做吃食研究出来的,后被来福酒楼看中,订了几套,结果凑巧又被大同商行的大管事给看到,他认为此套工具很是实用,想要投资大力生产,于是就签了一份合约,由大同商行出资,建立一个加工厂,专门生产这些惠国利民的实用小工具。
这套工具虽小,但很实用,如果价格合适的话,相信不单是酒楼,也可以走进千家万户。
大同商行在咱们东华国有很多分行,想将产品销往全国,这样一来,加工这份产品所需要的人力就得增多,与此同时,这份销量所带来的税收也是很可观的,而且,当一个事物形成一定规模了,其后续的良性循环也可以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周某人出生在青山县,自然也希望给家乡贡献一份力量,所以,就将这个项目给争取到青山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