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日从县衙回来以后,一切事情都变的出乎意料的顺利。
家中的小破房,被沈宁没有任何怜惜的给拆了个干干净净。
为了赶在冬日之前完工,沈宁更是出了大价钱,请的都是熟练手。
更是不要钱的往里砸,光是每日的工钱都比在别处高上足足一倍。
如此双重下料,来家中做工的师傅自然是加足了马力,生怕被主家嫌弃,一个月的工期生生缩短了十天。
今日是顾家的一个大日子,新房上梁!
在村子里这是仅次于婚娶的大喜事。
上梁之时,主家会从梁上高挂一个竹筐,竹筐之中装满吃食,一般来说会是饼子、粗馍一类的。
等梁挂好以后,便将里边的东西抛下,观礼的在下边抢,抢来的便是福气。
为此沈宁特意起了个大早,可还是没有早过徐婶。
本来决定盖房的时候,沈宁便想着看看能不能先在哪里租住,可买个村子里也是没了富裕地方。
她便和徐婶商量着,从徐婶家租了一间房来,祖孙六口眼下便挤在徐婶家的偏房中。
在房子里拉了个帘子便算是隔了开来。
墙角最安稳的地方,则是给了身体孱弱的顾老爷子。
那日从小黑屋里把人抬出来的时候,沈宁都以为这老爷子要挺不过去了,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眼珠都混浊了,连顾言都认不得了。
好在这些日子,各种滋养的鸡汤肉食不断,如今这老爷子又生龙活虎起来。
蹲在那里鼓捣着灶堂里的柴火,倒还真把火给点了起来。
“祖父,徐婶早上好。”
对于面前的景象,沈宁已经麻木了。
这顾老爷子也是个倔的,每天必须给自己找点活干,坚决不白吃饭。
起初她还阻拦一二,现在也是看淡了,老爷子高兴就好。
“你来的正好,我正想去问你,上梁时的东西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徐婶看着面袋正发愁怎么去问问沈宁,沈宁便来了,“要是自己做的话,怕是只能烙饼了,蒸馍是来不及了,要是用馍的话,倒是可以买些来。”
徐婶考虑的很周到,就连起新房的这些习俗也都是徐婶告诉沈宁的,要不然到时候拿不出东西来,那可就尴尬了。
“我昨夜提前就发好了面,一会直接上锅蒸,等上梁的时候还是热乎的。”
沈宁不疾不徐的走到一处不显眼的角落,借着角度的掩护,从空间里搬上出来沉甸甸的三大盆,摆在了桌子上。
“欸,我刚才怎么没注意。”
徐婶错愕的看向那处,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自己到底有没有看到,只觉得是自己记错了。
“那就上锅吧”,徐婶挽起袖子,拿着面板子走到桌前,准备帮着沈宁和面分块。
只是这盆上的盖板掀开,徐婶就愣在了原地,目瞪口呆的看着盆里白花花的白面,“用白面啊!”
平日里她倒是看着顾家吃的精细的白面,尤其是自打搬来她家住,她也是沾了顾家的福气,顿顿也吃上了白面。
那叫一个香啊!
可这彩头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整整一筐!
整整一筐的白面馒头!
徐婶光是想想都感觉眼前发昏。
“我了个乖乖啊!”
徐婶瞪大双眼,“你这是要做白馍?咱村子里就从来没有过人家发白馍呢!”
姚家村从来也没有出过什么出人头地的家,便是连个小财主都没有,哪里能吃得上这白馍呢。
“是,这起房子也是个大喜事了,大家一起沾沾喜气。”
盆里的面团实在是太大了,沈宁只好先拿出来一半,放在面板上再撒上些干面,揉搓了起来。
她们本就是外来人,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和村里的人接个善缘。
“你这孩子,用粗面就已经很好了,哪里用得着白面啊。”
徐婶看着满满的三大盆,只觉得有些浪费。
这些面若是用来换粗面,那可足够他们一家人吃两个月了。看着平日里沈宁挺成熟的,可到底还是年轻,不会过日子啊!
虽是惋惜,可沈宁都已经干上了,徐婶也没法子再说了,只能一边揉一边叹气。
看的沈宁一阵好笑,笑着摇了摇头才专心揉起面来。
这面可不是外边买的白面,而是火种一号中储存起来的,都是极品中的极品。
之所以选择在今天拿出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她想把这种子推广出去。
火种一号里边若是说存储最多的,她最熟悉的东西,那一定就是种子,各种各样的优良种,在她的空间里全都有。
战争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资源的不足,当一个地区的资源,尤其是粮食资源不足以支撑当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