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末,一千个热水瓶终于检查完毕.
“全都合格!”
古传喜高声通报。
“啊!太好了!终于完工了。”
“哎呦!可以松口气了,这从过完年就开始忙,还怪紧张。”
“这波忙得踏实。”
“可不是?我感觉我编的速度加快了很多,都怀疑这手不是我的了,竟然这么灵活!”
“还真是!你这一提醒,我才发现自己竟然这么快了!”
……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都是喜悦。
古传喜按照此前商量好的,高声宣告:
“各位都辛苦了!
适逢上元节,咱们放假三天,大家都轻松轻松!
正月十八准时来上工。
现在虽有点儿晚了,但请大家再留一会儿,我们给大家准备了这几日的工钱和过节费,请大家排队领取。
祝大家上元节玩得开心!”
哄!既放假又发钱!太惊喜了!
众人边感叹边议论边丝毫不耽搁地排起了队。
“有了这钱,这个上元节我准备带孩子们去看花灯!”
李虎用憨憨地声音说着无限温情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
“说的好!上一次看花灯都不记得是多少年前了。我也要带孩子们去,儿子孙子都带去!”
“以往上元节,看了花灯也舍不得买。
今年我决定了,要给小孙子买一盏漂亮的!”
“你就一个孙子,赶紧买!
我孙子孙女共三个呢……我决定了,买小点儿的,每人一盏!”
众人越讨论越热烈,谁不爱自家的孩儿,没有条件时只能抠抠唆唆。
如今因为在古悦堂上工,不但能拿工钱、拿奖金,一到节日还有过节费!
不“挥霍”一把,都对不起家里孩子们那一双双期待的大眼睛!
听着众人的议论,梁满也心中一动:
虽然自家是“仆”,但古东家这一家人都没有颐指气使,而是把“仆人”当家人。
自从来了这里,他们也是按月拿工钱,做得好还能拿奖金,过节同样也拿到了过节费,待遇和在作坊上工的人是一样的。
自己因为跟在东家身边,事情做的多,得到的奖金也更多。
如今手上有了钱,这个上元节自己也想带家人去看看花灯。
古传喜听了众人的话,才忽然意识到:
上元节来了!上元节看花灯,是大家放松玩儿的日子!
自己因为开年刚开工,马上还要开展的众多工作,再加上产品最近被人“模仿”、收菌子被人“抢先”,自己似乎都忘记了这个节日是可以休息的。
无论前面有多少任务,甚至有多少困难,今年都是古家光景最好的一年,既然如此,何不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
放纵一个上元节,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发生。
意识到这些,心里一直紧绷的那根弦突然就松了,古传喜下定决心:
我也要带全家去看花灯,给孩子们买花灯。
在作坊上工的人领完钱都走了,古家众人开始分批吃晚饭。
胡羡羡刚放下碗,张阔和张翠来了。
“张叔、翠婶子,你们怎么这个时间过来?”
胡羡羡边搬竹凳过来边问。
张翠这才松开拢得紧紧的披风,披风敞开,露出她的左手正紧紧搂着个布袋。
胡羡羡疑惑地看向她。
“苋苋,今天你张叔可以收到好东西了!”
张翠兴奋地想大声说却又不得不压低声音,导致声音都变形了。
胡羡羡一听是张叔收来的,顿时猜测是珍稀的菌子,可如果是菌子,翠婶子这么用力地搂了一路……该不会烂成渣吧……
胡羡羡赶紧小心地从翠婶子手里接过布袋子,打开,一股香气袭来,
“干香菇!竟然是这么大朵的干香菇!”
胡羡羡惊喜的喊起来。
“嘘!”张翠赶紧阻止她的喊声,
“咱们两家肯定有人盯梢,低调低调!”
胡羡羡听话地压低音量,轻快地问:
“张叔,只是在哪里收的?还有么?都是这样大这样好品相么?”
张阔笑着把经过讲了一遍,
“你翠婶子说这些能泡出六七斤。
明天试试看,倘若真能泡出这么多,那可太惊喜了。”
胡羡羡使劲儿点头,
“明天一早就泡,我让姜妈妈称准了量。”
张阔笑了笑,又说:
“我看他们出山去一趟城里确实不容易,路太远了,所以跟他们说定了明天带粮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