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点五十,柳宸顶着大太阳,带着个黑色的口罩,和其他同样踩着点害怕迟到的中学生一起,推着自行车,快步通过了校门。
炎炎夏日,黑色的口罩憋闷又难受,她喘着粗气,连赶带跑地进了教室。
说起来,这大夏天的,为什么柳宸的口袋里会有这么个绒布口罩呢?
还不是前几天嘛,她用完口罩之后随手放进了兜里。
现在由春入夏,正换季呢,夏天的雨水还没来,风一吹,便会扬起一片灰尘。特别是对于蹬着小车上下学的柳宸来说,一天要来来回回走四趟,早上还好,中午和晚上如果遇到一阵风,那真是妥妥地,一鼻子一嘴的灰,躲都没处躲。
所以,柳宸从摔倒的地方一直到进入班级门口的路上,并没有收获很多异样的目光。
这样的天气,不管在户外带着什么样的口罩都不会有人觉得奇怪,但是你如果进入室内还是这幅打扮,那未免,就突兀地有些显眼了。
教室里充斥着低低的、有些憋闷的议论声,每个人的声音像是加了层混响,许许多多这样的说话声音合在一起,虽然听不清在说什么,但很明显不是在讨论学习。
戴着黑色口罩的柳宸从后门抄近路溜到了靠窗户倒数第二排自己的座位,看了眼黑板正上方的“入室即静”几个大字,默默地拿出课上要用到的书本和文具。
下午第一节课的任课老师还没来,看看时间,预备铃应该已经打过了,班主任似乎来过一趟又离开了,毕竟,班上现在的喧闹声都带着克制与拘束。
柳宸旁边的座位还空着,凳子规整地待在上午放学时的位置,桌面上干干净净,桌兜里乱七八糟地塞着杂乱散布的教科书和试卷。
确实,她现在的同桌李琦不到上课铃响之前最后一秒是一定不愿意离开篮球场的。
前桌和后桌的同学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扭着身子,有的则只是转头跟自己的同桌,不知道在聊着些什么。他们看到柳宸姗姗来迟,脸上还罩着块黑色绒布,只讶异地望了几眼,最终还是没去搭话。
究其原因,大概是柳宸在不久前,一不小心出名了。
真的是,一不小心。
柳宸在刚刚结束的初一第一次月考中拿了年级第一。
为什么说一不小心呢?
因为这事儿,别说相处了一个来月的老师和同学没想到,柳宸自己更是想都没敢想。
“安静了啊,”初一12班的地理老师陆老师走进了教室,将手里攥着的教学资料放在了讲台上,“把课本和刚刚考过的卷子拿出来,这节课咱们讲卷子。”
这句话之后,教室里混着的闷闷的声音逐渐平息,转瞬间变为一阵翻动书本、翻找试卷的沙沙声,等这种沙沙声也慢慢消失,正式上课铃便叮铃铃地响了起来。
不出所料,李琦又是踩着点飞奔进了教室。
站在讲台上的陆老师一句话也没说,只抬头瞥了他一眼,便继续在讲台附近四处转悠着,等所有人做好上课准备。
“好,那我们正式开始上课。”陆老师说。
课前礼仪完毕,柳宸低头看着平铺在自己面前的深绿色试卷,觉得无趣极了,于是把摆在一边的地理书翻开,摊在卷子上。
小小的桌面被她切割成了两半,一半绿色,一半白色。左半面听着老师上课讲评试卷时在讲什么,讲到哪里了,另外一半则半隐藏地进行着,像看小说一样,她就这样往后随意地翻看着地理书上老师还没讲过的内容。
倒不是柳宸故意开小差,她很喜欢地理课,这次也考得很好,但也正是因为考得太好,讲评试卷对于她来说就显得有些无聊了。
该说不说,陆老师真的是柳宸目前见过最厉害,也是最佩服的一位老师了。
一支粉笔,一节课,一个奇迹。
他能在黑板上徒手画出一个标准圆,能在这个标准圆的基础上继续讲解经纬度、时区、黄赤交角、公转自转等等知识,讲得真的是清晰明了、直切要点。
柳宸还记得,她那天晚上回家写作业的时候,那叫一个丝滑,根本不用再去特意翻书复习,听完这节课,真的就把知识全都记住了。
不止如此,有一次上课讲世界的陆地和海洋,陆老师当堂又快又准地徒手起笔,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整体的大小和比例都刚刚好。
随着他画出的每一笔,柳宸觉得自己好像在地球上空,以鸟瞰的视角飞了一圈,亲眼见过了那些陆地边界,她当时就觉得,这也太厉害了吧。
同样地,这节印象深刻的地理课上,老师强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记忆里,就连月考前的复习也只是简单巩固了一遍就上了考场,根本没花多大功夫。
后来,柳宸总是会想起这位老师。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后来的课堂上,几乎一切教学材料都可以用电脑精确地制作出数字化过程,上课时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