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木儿在河边看着兰儿后回来就忿忿不平了。
“小姐,周小姐才过门几天啊就出妖娥子了。”木儿道:“大少奶奶也真是……”
颜如玉看向木儿,丫头都是多嘴多舌的人?
去河边洗个衣裳遇上了兰儿,那丫头告诉木儿自家小姐在大房受了委屈。
王氏觉得娶了两个媳妇回来了,自己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规矩就定下来了:两个儿媳轮流煮饭挑水劈柴什么的,就像当年自己和罗氏肖清一样做事,当婆婆的就该享享清福了。
“这也无可厚非。”颜如玉觉得兰儿将这话透露给木儿无非是想让自己替周玉香出头。
这个兰儿是个不简单,想将自己卷入是是非非。
清官难断家务事,颜如玉又不蠢。
“进入一家门就得受一家人规矩,若是不对的就反抗,没有本事反抗就接受。”颜如玉听木儿说了,小王氏和周玉香轮流做饭。
结果问题就出在了周玉香身上。
该她做饭的这天早上,一大家子都将早饭当成午饭吃了,而且还是小王氏进去帮忙才搞定的。
原来是因为周玉香主仆都不会做饭。
在周家条件也凑合,有婆子丫头厨娘,虽然不是大户人家,至少这些事不用动手。
先以为
做饭很简单,结果主仆二人早早起床,折腾了一个时辰硬是没有将火点燃。
王氏去帮忙将火点燃就出去了,丫头兰儿知道要洗锅头,才动了两下手就被锅边刮出了一个口子;烧火的周玉香见她流血连忙跑回屋里去撕布条包扎,柴火掉出来差点将厨房给烧了。
若不是小王氏进去倒开水喂儿子米糊,大房没准儿就要重修房子了。
以往颜定江起床的时候王氏或小王氏总会给他泡一杯茶放在桌上,这天早上茶水没有就算了,肚子饿得呱呱叫还得忍着。
结果听说灶屋差点着火了,自然是再也忍不住发火了。
新媳妇才进门不到十天,再加上儿子也不在家里,觉得不好骂她,就拿了王氏开刀。
王氏能怎么着,自然是骂大儿媳没有帮衬了。
小王氏那叫一个气!
觉得自己是躺着也中招,婆婆是姑母自然不敢顶嘴,默默的将饭做来吃了。
等公婆都出门去了,这儿就变成了她的主战场。
指桑骂槐谁不会,关键是要看心情。
无妄之灾越想越气,越骂越上火,声音也越来越大,直到隔着墙壁听见了周玉香的哭声才罢工。
“兰儿说大少奶奶骂得很难听呢。”木儿道:“其实周小姐也不是懒,就是不会做而已,她
怎么可以欺负她呢?”
颜如玉没吭声。
不想被人欺负,那就要有本事应付。
要么一开始就不要接这个担子。
不会就是很好的借口。
左右王氏也不该欺负虐待她,是儿媳又怎么着,你儿子又不在家里头。
接手了,那你就该拿出应付之策,要么虚心求教好好学,没准儿以后就能相夫教子做一个好保姆了;要么,直接花钱免罪受,买个厨娘将这事儿给一劳永逸的解决了。
结果,她什么准备都没做,被小王氏迁怒也是正常的。
小王氏这种人实在是没什么格局的,想要有点同情心也不容易,毕竟她是当人媳妇当人娘,也没见人同情她的劳累。
一个不对付自己就成了出气筒。
她不骂人就会得抑郁症,所以多多理解才对。
“你要这么忿忿不平的就去帮她们煮饭去。”颜如玉淡淡的看了一眼木儿。
为什么?
木儿一愣。
“帮不上忙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帮倒忙。”颜如玉好心劝慰:“这点事儿周玉香都处理不好,以后会有的罪受。”
真的,颜如玉觉得她如果连这点事都不会处理的话,也算是自己看错了眼神。
一个敢和父母抗衡的人不应该交这点智商税。
木儿不敢吭声了。
关于大房的事儿
,李氏和肖清也听说了。
“这就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颜如玉听她们谈论的时候苦笑一笑:“传出去还真是不好听,一个家就为了煮点饭都要闹矛盾,恐怕也发达不起来。”
颜如玉倒想知道这话是谁传出来的?
仔细想想,王氏和小王氏都会有份。
大约这是乡下人的特性。
三姑六婆走到一起就是东家长西家短,摆了婆婆摆媳妇,总是这也不对那也不好。
就像现在的李氏和肖清谈起大房的事津津乐道。
特别是李氏言语之间还说王氏有些苛待了,简直是一个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