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四年,经济政策已经有所放开,国家已经允许个体户经营,但这毕竟只是个开始,许多地方政权对于经营的规模和强度,都是持有不同的尺度的。
有的地方认为国家已经认可经济发展,大力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才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利器,而有人则认为,民营经济不应该大张旗鼓地进行,否则将会动摇社会主义的发展根本。
就是在这样动荡的年代里,出了很多富有时代特色的大事件,例如安省的瓜子大户,例如温城的八大王。
这些人都是改革开放的激进代表,在政府“五个支持、五个允许”的激励下,他们身上积压已久的能量终于喷薄而出,成千上万个能致富的人在这片土地上龙腾虎跃,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然而,这一时代的新鲜事物势必会让守旧势力感到不安,他们对私营企业的“异军崛起”感到担忧。
终于在改革开放五年后的83年,一场“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运动逐渐升温,八大王和傻子瓜子等民营企业的先锋一个个都锒铛入狱。
而这一项所谓的维护经济正常秩序的举动,带来的却是社会面的一度消沉,城镇经济大幅度下滑。
有过前世经历的叶晓峰,对这一时代的特殊性有着比别人更敏锐的触觉。
他认同前世的那些经济学家把84年认定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元年”,因为在今年的年初,国家连续颁布了三个“一号文件”,对民营经济进行了肯定,也正是因为如此,叶晓峰才有胆量去发展奶茶生意。
但他也并未因此而冲昏头脑,他知道白足之虫死而不僵,人们思想的转变是需要时间的,傻子瓜子就是最好的案例。
一直要到84年年底,那位老人亲自点名傻子瓜子为之正名后,民营经济头上的紧箍咒才算是真正彻底地得到了解脱!
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叶晓峰是绝对不会大肆扩张事业的,他可不想像年广久那样,到牢里面去待上几十个月再出来。
要真是那样,那真是黄花菜都要凉了!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谨慎行事,慢慢积累,为半年之后的飞速增长打好基础!
所以,在找人雇人方面,他会严格执行“七上八下”的原则,也就是七个帮工算个体经济,而八个就会定性为资本主义的剥削行为了。
毕竟,关于个体经济帮工的“三不”原则,“不提倡、不公开宣传,也不急于取缔”的暧昧态度,叶晓峰还是觉得持以保守态度会比较好。
小心驶得万年船,反正也就五六个月了,到时候政策一开明,叶晓峰有的是手段暴富!
上哪去雇人呢?
劳务市场?不存在的!
这个年代雇工合法都不敢明着说呢,政府就是组织了劳务市场,又有谁敢去招人?
况且现在的劳务关系,要么就是托关系进厂,要么就是在村里务农赚工分,在个体户企业里做工的大多都是自家人,或者是身边的熟人。
叶晓峰第一个想到的也是村里人。
不过,小溪村里大多都是靠力气干活的,有头脑的人不多,要他们搬搬货还可以,要是需要去搞销售的,那这样的人才就不多了。
小泥鳅算一个,除此之外,叶晓峰还真就想不出第二个人来。
“晓峰,你在想什么呢?”
见叶晓峰发愁,胡小莲就主动问道。
“小莲,你帮我想想看,我们村里有没有比较会说话的,脑子比较灵光的人,最好是男的,实在不行女的也可以……”
叶晓峰问道。
“会说话的……脑子灵光的……知青点那的人行吗?”
胡小莲询问道。
“知青?”
叶晓峰顿时眼睛一亮,对啊,他怎么把这群特殊的人才给忘记了!
前几年,政府组织知青下乡,意图帮助农村富起来,于是就有大量的城镇子弟来村里帮扶,说是帮扶,其实意义和流放差不多。
来的那些大多都是缺乏关系的,没有背景的,甚至可以说是被时代抛弃的都不为过。
很自然的,小溪村这样的穷乡僻壤,当然也有知青前来关怀。
对于这群知青,叶晓峰对他们印象还是不错的,毕竟人家大多都是有文化的人,待人也算比较有礼数,虽然有时候有点清高和傲气,但要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一想的话,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不过,我跟他们不熟,你有认识的人吗?”叶晓峰问道。
“方月华跟我关系挺好的,她还教我写诗呢……”
胡小莲脱口而出,紧跟着就脸红了,眼神躲闪地不敢去看叶晓峰。
见状,叶晓峰笑了:“原来你的诗是女知青教的啊,难怪这么……”
“这么什么啊?”
胡小莲羞愤地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