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又五帝, 夏商而至周,这是金石学中极少人涉及的领域,自然由于《史记》的关系, 凡是读书人均不怀疑在周以前,有这么一些远古的朝代,但此时学界关于周代的金石文章还偶能流传, 却从无人考证夏商历史, 这自然是因为相隔了数千年, 一切遗迹均已灭失不传的关系, 甚而在敏朝回望汉唐,也觉相距遥远,许多历史的细节难以考证,唯有《二十四史》等流传史书之中,可以想见前人的一些风采。
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 史书记载的多是政治风云, 但对于前人的生活细节乃至社会风气,敏朝人所知的只有史书上的寥寥数语,便是此时的金石学, 也还是以器物考证为主, 学界对于敏以前的民众生活所知甚少,甚至在本朝立国之处的许多民生往事,如今也已经失传。在敏以前,可以说直到周朝, 于政治得失, 众君子是烂熟于心的, 《史记》毕竟也是四书五经外必读的一本。此外还有更艰深的《左传》、《公羊》等等, 其中的确也提到了不少商周交际时的大事。
但除此以外, 周朝以前所有的历史,便都藏在蒙昧之中,人们既不清楚夏商之人是如何生活的,也不清楚他们采用何等政体,只知道一些零散的故事与人名传说。这些传说在民间敷衍出了不少话本小说,如《东周列国志》、《全相武王伐纣平话》等等——前些年又出了一本《封神演义》,将这些民间的传说捏合在一起,虽然也颇为畅销,但在明眼人看来,这都是托辞上古,讲的实则还是今日的故事,要说真实性那是半点没有,也从未有人如谢六姐一样,自如潇洒地谈论夏商的政治制度,言之凿凿,仿佛眼见……
“凡是读过一些通俗小说,又或者爱去茶馆听书的吏目都清楚,商似乎亡于帝辛,即商纣的倒行逆施,而苏妲己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倒行逆施,在话本中被描述为花样百出的酷刑,还有奢侈的游乐,似乎这便是亡国的根本。但周人对此的看法不同,在周人的叙述中,商纣灭亡最主要的原因是远贤臣而近小人,这里的小人是什么意思呢?是道德品质低劣的人么?并非如此,商纣想要提拔的是出身平民与奴隶的臣僚,于是他原有的大贵族与巫觋拥趸顿时背离了他的权力体系,商的内乱,使得周人有了壮大自身的机会,最终完成了周代商的壮举。”
才刚刚是读了几句话,徐子先已有些呼吸困难了,他不得不解开了道袍的系扣,又连喝了两大口凉茶,这才勉强冷静下来,谢六姐所说的,她所说的……
他不知该如何概括,甚至不知道吏目参考原定的读者是否能看懂这篇文章,眼下只想着迫不及待地往下看去,探索殷商灭亡之秘。商人好巫,这一点的确是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但究竟是如何好巫,而巫觋在商人的政治生活中又占据了怎样的地位,典籍中最多也只是只言片语,徐子先专长不在此,仓促间难以引经据典,但谢六姐看待历史的方式让他耳目一新,甚至可以说被完全吸引。
“以恐惧和迷信来维持统治的政权,以殷商为巅峰,商人将迷信和自己的生活完全结合在了一起,他们也随时随地都在面对神权的恐惧,商人不分大小事,不是占卜,就是贞问——这是两种迷信的方式,占卜可以理解为摇骰子,以此来在几个选择中做决定,贞问则是询问巫觋,通过对日影和龟纹的观测,对于将要询问的事体做出倾向性的判断。”
“在如今的我们来看,我们已经知道了日影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并且划分了节气,也知道了骰子和事情的发展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在我们看来,商人的迷信是很可笑的。但2600年前的先民,他们对于变幻莫测的自然,对于那种未知所感到的恐惧,却是今日的我们依旧可以通感和共享的。未知产生了恐惧,恐惧产生了迷信,迷信又产生了对于神明的敬拜和服从,这种服从甚至无须暴力的胁迫,深植在人们心底,让他们自行服从政权的管理,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权益,只为了通过服从来缓解自身的恐惧。”
“这个现象在彬山,在我们买活军的地盘也在不断的重演,许多吏目都可以感受到,和他们手头的权柄相比,利用迷信而诞生的权力更加肆无忌惮,也更好用。因此你们便自然地想要扩大这样的模式,想要将对谢双瑶的信仰扩散到全国,通过恐惧收割权力,最终达成势力的扩张。这种尝试在开始是极有效果的,能够立刻消灭反对的声音,让我们的敌人望风而逃,我们的子民越发狂热,也让你们越发热衷地想要复制这样的模式——吏目们,当你们把我看做真神的同时,也就把自己当成了如今的巫觋,你们掌握着诠释我的权柄,便自以为对百姓们拥有了更多的权力。”
“而我们为何不能用恐惧和迷信来维持统治,答案便完全写在了2600多年前的历史中了。凡是围绕着迷信确定的政权,都一定拥有神明-巫觋-平民-奴隶的社会结构,巫觋通过祭拜神明获取权力,平民因为恐惧而信仰神明,服从巫觋,奴隶则是那些信仰之外的百姓,他们既然胆敢不信仰神明,便等于是天然拥有了罪孽。连平民都不把他们当做同类,而是视为一种可以随意消耗的畜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