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坤等人利用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引起民愤。
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在说太子难当大任,就连宫外清源楼里都聚集了各方赶来的学子和有才之士,纷纷写上请愿书,求陛下废黜太子,另立新君。
清源楼是先祖在世时建的,当年先祖于山阴遇难,遇一上京赶考的书生舍命相救,与对方交谈之下发现这书生谈吐不凡,见地深远,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为大用。
他们在山上躲藏没有吃食,对方将自己的口粮给他,又帮自己引开了追兵。
后来羽林卫救驾,将重伤的先祖护送回京,两人就此阴差阳错分开。
先祖一直记着对方的恩情几番寻找,知道那人是上京赶考的书生,但是名字什么的他都不清楚。
那书生说自己要进京城干一件轰动的大事,先祖知对方才学定能一鸣惊人,便让人几次留意。
可十年都没有找到过书生,书生也成了先祖的心结。
又一年科举,一考生答卷时痛批朝政与官员徇私舞弊任人唯亲,将题卷以请愿书的形式向上提交,先祖自负,虽知错误却不愿意承认,因此事震怒,下令将这以下犯上的考生处以绞刑。
先祖只是听人说了那请愿书的内容,过了许多时日他又一次从梦中惊醒,想起了十年前那个舍命救自己的书生,想到他神采奕奕的告诉自己,他要考取功名,拿到官身之后要平这世间不正之世。
先祖思及至此,便让人将那书生的请愿书拿来一看。
当看到那染着血的字迹时,他一眼便认了出来,这便是当年救自己的书生写过的字。
当初那书生引追兵离开时将自己爱不释手的书卷留给了先祖,让先祖代为保管,说自己会来找他要回,这些年先祖将那书卷翻了又翻,早就已经将书生的字迹铭记于心。
一眼看到便认了出来。
可为时已晚,书生早就已经死在了帝王的震怒下,富有满腔热血和报复的书生到底遭遇了什么才在科举时以血写书,诉说世间种种不公,他本以为自己此举能让上位者看到,可没想到上位者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那个相信人间正义的书生,在死后终于迎来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正义。
先祖肃清朝廷蛀虫,重审不公之案,释放误判的罪犯,以书生名字修建清源楼。
书生名为方清源,清源取自‘正本清源’,先祖也以清源楼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错误。
自此之后,只要有百姓聚集在清源楼为民请愿,这呼声便能直达圣听。
燕鹤行回京之后推行的鸣冤鼓也是用清源楼作为依据说服的燕景鸿,两个本质上的意义都相同,都是为了能让高位者倾听民众的声音,只有知道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做让百姓信服的好君主。
然而现在,几乎所有百姓的呼声都一致,他们在求陛下另立新君。
负责清源楼的执笔官写了一封接着一封的请愿折子进宫,每一封请愿折子后面都附着千百人的签名。
“陛下,所有人都在提醒陛下不要犯错误,难道百姓们的呼声陛下也要视而不见吗?”
尹坤和尹国公左一个陛下右一个不要犯错误,可是到底谁才是错误的,燕景鸿又不是看不出来。
他闭着眼睛不看不听。
尹坤和尹国公看着燕景鸿这油盐不进的样子,很是无奈。
他们这几日有意让燕景鸿醒过来,除了要问他玉玺和兵符的去向,还有就是想要让他自己摒弃燕鹤行。
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燕景鸿曾经做过一次错事,已经让自己与太子之间生了嫌隙,这一次他无论如何都没有听他们的挑唆。
哪怕请愿折子堆满了桌案,燕景鸿都没有看一眼。
燕景鸿不禁在想,如果不是当初燕鹤行晚上进宫和自己谈了条件,说要为君家平反,他怕是真的要相信尹坤他们说的这些了。
“陛下,您就算不为天下百姓考虑,也为自己考虑一下行吗?臣教导太子多年,太子狼子野心冥顽不灵,他从来都没有真心悔过,留着这么一个危险的人在陛下身边,臣……”“够了。”
也许是因为这段时间一直躺在床上又甚少说话的原因,燕景鸿的声音听起来有气无力的,可他依旧有着帝王该有的霸气,哪怕躺着气势也毫不输给这两个站着的人。
“你们说太子狼子野心,他可有做什么伤害朕的事?倒是你们,将朕困在养心殿,对外宣称朕重伤不治,每日给朕的吃食里下药,这便是你们说的忠心耿耿?”
“好一个尹家。”
“陛下,您误会了,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保护陛下啊?太子私养影卫当街杀人,刺客又没有抓到,陛下身上又有伤在,实在是太危险了。”
燕景鸿冷笑:“那你便继续将朕关着。”
“陛下,您真的误会了,臣对陛下忠心耿耿。”
“哼。”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