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进社作为清澜府新进结社中最大的结社,自然有着自己的驻地。 一栋新建的二层楼房。 上书有匾‘同进书屋’。 这里是书屋,也是同进社的驻地。 清澜府新晋四大才字,基本把家里的藏书都抄录了一份放入书屋,供同进社的社员抄录借读。 算是同进社社员的一点福利。 书屋一楼,雕梁画栋,一步一画,两步一字,三步一诗,挂满整座堂屋....... 都是同进社社员的大作,供人品评欣赏。 也借机显示同进社的强大。 二楼则是秘密麻麻的书籍。 观之,不低于千本。 可谓是藏书巨丰。 也正是这些藏书,使得整个清澜府的读书人对同进社趋之若鹜。 要加入的人多了,门槛也就搞了,自然择优而入。 同进社二楼,只有四个人在,而这四个人就是新进的四大才子,同时也是同进社的四大魁首。 才子之名不是吹出来的。 也不是自己扬名所得。 而是清澜府的解元,亚元和第三第四的两名经魁。 四人,无论是诗词还是文章都可谓是冠绝一府之地。 即便如今参加春闺也是进士之才。 至于三甲,没入考场,谁也不敢说自己有状元之才。 可惜,春闺还要在等两年。 因此,四人这才创建了同进社。 如今,天下纷乱,唯有清澜府是太平之地,全天下的有钱人和读书人,汇聚于清澜...... 正是大展拳脚之时。 “志远兄,这是新入社社员的资料!” 说话的是,府试第三名,经魁‘沈茂,沈玄林”,说着他把一沓纸张递给了上首的男子。 最上首之人正是新进府试解元‘姓君,名广元,字志远’。 只听这姓就知道其来历。 以君为姓。 唯有儒圣君家。 哪怕君志远只是君氏旁支,但只要姓君,其地位就远远高于其他人。 这也是君志远能稳坐同进社头把交椅的原因。 否则! 其他人怎么可能服气。 解元又如何? 其他人自问,经,策,诗,文,都不弱于人。 自然谁也不服谁。 也正是有着君志远牵头,其他三人才加入到同进社。 君志远看着手中的资料,原本还有些欢喜,但渐渐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玄林,十個入社名额,七个寒门通过吗?” 寒门! 其实是他们这些人所不愿意提及的。 虽说平时见面,同窗之谊,袍泽之情,很是浓厚,但寒门和世家子弟鸿沟却是难以抹平的。 或者说,自古以来,寒门和世家永远是对立的。 朝堂! 有寒门党,有世家党,两者之间互相征伐...... 他们同进社虽然说没有禁止寒门入社,但知道他四人来历后,便很少有寒门申请加入。 寒门有寒门的结社。 今天呢? 居然有七个寒门通过考核吗? 这些寒门的人究竟要干什么呢? 其他两人,也都一脸意外。 “志远兄,收是不收?”几人都看向了君志远。 君志远闻言,站起身,来到窗边,看着晚上依旧热闹拥挤的街道,看着远处的万家灯火,慢慢的回身,一脸坚毅,道:“收!” “我们同进社组建之初,就说过,海纳百川,只要有真才实学,有一方面的特长都可以加入.....” “那就没必要设置出一个门槛出来!” “何况.....” “恰逢乱世,正是我辈大显身手之时,寒门?世家?说不得重新洗牌.......” “再者,我们想跟前辈们的结社争锋,走跟他们一样的路子怎么可能办到!” “记住,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清澜府,而是整个大景,乃至天下......” 说到最后,君志远意气风发的伸开双臂,好似要把整个天下揽入怀中。 可以说,此时的君志远豪情万丈。 其他三人,也都一脸敬佩的看着君志远。 如果说,刚开始组建结社时还对魁首的位置有所觊觎的话,这一年多,他们彻底被君志远折服。 才情! 为人! 心胸! 都不是他们可以比拟的。 “不但要收!交椅也在设置三把,专门给予寒门中的大才!” “我有预感,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寒门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才......” 说到这里的时候,不但君志远,其他三人的眉头也都紧皱。 这件事他们分析过。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让寒门彻底崛起。 要知道,以往都是他们这些世家掌握着话语权,但是随着活字印刷术,寒门中读书人会越来越多。 人多! 成才的几率就越高。 以往,寒门中出现大才,他们这些世家会招揽,拉拢,送钱,送媳妇...... 慢慢的融入到自己的阵营。 但当绝大多数读书人都是寒门的时候....... 这些手段就不够用了...... 总有遗漏的..... 一人成势,景从者必将无数。 唯有未雨绸缪!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才是王道 “博扬兄,结社成立一周年的庆典准备的如何了......” 君志远看向了旁边的男子问道。 “已经准备妥当,就在三天后,卿衣阁已经全部包下,所有请柬我都亲自送到了......” 君志远旁边三十来岁的儒雅男子点头说道。 秦博杨,同进社二号人物,稳坐第二把交椅,有着小诗圣的美誉,府试亚元。 成名已经十多年,诗才学问无一不是四人中顶尖,如果君志远不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