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翁甫、章汝钧的介绍,赵昀了解到《武业和议》的内容后,终究说道:“孟长缨英明神武,我不如他,赵南仲(赵葵的字)做得没错!”
事实摆在面前,孟之祥做得比前朝诸帝好,尤其是新朝“四不“的祖宗家法即对外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和亲,使得赵昀发出如董槐同样的概叹道:“此乃拨乱反正之举也!”
还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翁甫解释道:“今上所言,应天府(建康府之改名)直面鞑虏,必守之,如若光复中原后,在北方再设一都城,为承天府,皇帝圣驾摆在承天府,是为‘天子守国门’!面对强敌,为君王者绝不可退让,必死战到底,为‘君王死社稷!’”
听得赵昀叹息,自承宋帝真不如孟之祥敢用敢为,不愧是武夫当国。
想当年,赵构定都临安府,而没有选择建康府为都城,是他懦弱的表现,他只想离战场远远的。
一般来说,偏安江南的王朝都会选择建康府(南京、石头城、应天府)为都城,除了和南宋距离较远的六朝之外,最近一次定都建康的是南唐(写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入楼中”的李煜啦),但南宋却偏偏选择了临安这个地方。
此前定都临安的只有吴越这个小国,和吴越这个小国体量相比,南宋无异于自降身价,但赵构却愿意定都这里,当然按照赵构的说法,他没有定都,大宋的都城永远只有汴京,临安只是行在。
赵构定都临安只是为了好跑路而已,他甚至把皇宫放在城南凤凰山上,居高临下,方便他掌控全城,同时,出了南门就是钱塘江,一旦有事,即刻离宫上船走人。
在南宋的内外环境下,定都建康预示着要进取,定都临安则标志着偏安,但凡有识之士,都认为建康已经是偏安的底线了,除了几个投降派,就没人提议定临安的,张浚甚至一度要求赵构定在鄂州(武昌,位于长江中游),这样就能使全局的调度更加高效。
可以想象一下,定都临安,臣民是如何想他赵宋的?鞑虏会如何看轻他赵宋的!
如今,孟之祥以天子守国门,何等的豪迈,他定都应天府此乃又一个拨乱反正之举也。
赵昀了解很多新朝的事务,翁甫和章汝钧介绍新朝的所作所为,即今上采取了“富国强军”之策,积极地整军备战,如训练军队、打造军械、举办马政等,民政主抓经济,官员们要懂得经济事务,同时关注民生等等。
听闻明军现有战马二十万匹,正以每年五万匹的速度向前递增,赵昀和旁听的谢道清前皇后无不瞠目结舌。
赵昀通过皇城司亦知道孟之祥霸占成都平原土地之事,但他想岔了,以为孟之祥是学秦之王翦般自污,即王翦率六十万秦军攻楚前,不停地向秦王要土地,此乃王翦自保之策。
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的张俊在江南占地百万亩以上,同样为自污自保,万万没想到孟之祥与他们不同,占用土地干出了好大事!
赵昀深深地叹气,痛恨自己的宰相、各部尚书侍郎和TJ们误朕!
明摆着那伙人被孟之祥收买了,为孟之祥讲好话,结果增强了他的军力和财力,让他有能力笼络军队,打败鞑子。
孟之祥很大方,让这些人占了不少干股,然后在鞑子入临安府后,孟之祥把那些干股全给吞没,让他们打水竹篮一场空!
听说对各部官员和地方官员进行数据考核,赵昀不禁问道:“孟长缨是围棋国手乎?”
翁甫奇道:“陛下何出此言?”
“孟长缨为人处事,注重实利,此乃围棋中占据实地之法也!”赵昀说道。
“陛下所言确实有理,不过臣不曾听闻今上会下围棋,倒是余皇后赞助了应天府的围棋大赛。”翁甫奏道。
或许是余皇后精擅围棋,带契其夫吧,赵昀不禁叹息,早知道孟之祥之妻余十一娘如此聪慧和有福气,应纳她进宫为妃,不让孟之祥如虎添翼!
赵昀问起之前送回他外孙女赵玦的情况,翁甫说她被余皇后养在宫中,待遇如公主一般,赵昀点点头。
大家谈了很久,时至中午,赵昀留两使吃饭,两使固辞,告别而去。
不吃前皇帝的饭是给他留面子,想想以前他是锦衣玉食,现在粗茶淡饭,说直白点的,两使在应天府吃得比他还好!
临别前,赵昀托两使回去后向一些人递话,就是让他们安份守纪,做新朝的顺民,勿以大宋为念。
宋朝已经是过去时,孟之祥得国稳固,那些人闹事,哪有他们的好果子吃,赵昀不想害了他们。
两使离开后,赵昀对谢道清道:“理学无用,误了朕!”
赵昀得国不正,为了坐稳皇位,力推“理学”,其核心指导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就相当管用了,皇族想取代宋理宗的皇位就是“人欲”,宋理宗就希望理学派能帮助他把这些欲望给压制住。
他用文人大搞特搞理学,皇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