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江万里和王坚的状况,孟之祥是洞若观火,心中暗暗发笑。
他与文天祥一问一答,起初还是规规矩矩,即帝问臣子地方事务,还有沿途所观,臣子一一作答。
其实君臣对话有一定的模板,一般来说,君臣之间的对话中,通常会使用敬语。君主在与臣子交谈时,通常会使用“请”、“恕”、“劳”等敬语,臣子在与君主交谈时,则会使用“敢”、“启”、“奏”等敬语。这些敬语的使用,体现了君臣之间的互相尊重和敬畏。
在这种气氛下,君臣所言多是泛泛而谈,三言二句即解决问题,皇帝的事务多咧,哪能耽搁这么久时间,除非是那种皇帝不清楚事务的情况下,大臣才会说得多一些。
比如理宗对孟珙非常器重,在召见时夸奖道:“你是名将之子,忠诚而又勤恳,破蔡灭金,功绩昭着。”
孟珙则说:“这都要归功于宗庙社稷的威灵,陛下的圣德,和三军将士的努力,臣何力之有?”
理宗很高兴,又咨询中兴大计。
孟珙答:“希望陛下宽民力,蓄人材,等待时机。”
就几句话结束了君臣对话,孟珙告退,倘若有什么建议,他须上奏,写奏折让理宗看个仔细,一般不会在皇帝面前长篇大论。
这次与文天祥谈话,孟之祥突天马行空问文天祥道:“卿到京师,看京师市政如何?”
文天祥奏道:“回陛下的话,臣观京师市政,这让臣想起前朝丁谓!”
“哦?”孟之祥问道。
“丁谓是真宗朝宰相,他修复汴京皇宫,第一步:丁谓将皇宫前的大街开挖成一条大沟,取土烧砖、烧瓦。第二步:把京城附近的沛水引进大沟内,使运送建筑材料的船只直抵宫前。最后,把废弃的砖瓦和废土填人沟内,然后修复原来的大街,这一统筹施工安排,可谓‘举一役而三得’,原本需要十五年的时间完工的工程,只须七年就完成了!”(注1)
文天祥说出这个故事来,恭维道:“京师市政长程又快又好,实与丁相公的汴京工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孟之祥不禁笑道:“文卿家的话,就是对赵(赵与筹,他是应天府知府)相公最好的恭维了,可惜他没在场听到这话!”
赵葵在旁边说道:“还有太子爷(孟顺庆)也功不可没!”
没错,赵与筹是实务官,各方面能力非常强,但他年迈,精力不足,而太子孟顺庆为应天府同知,市政工程由其主抓,有魄力,敢拍板,因此赵与筹与孟顺庆两人是天作之合,让应天府皇宫、市政工程迅速完工。
孟之祥又问文天祥道:“朕听闻卿数日皆在京师各处参观,可有心得?”
文天祥应声道:“臣启陛下,臣略有心得。”
孟之祥道:“何妨说来听听!”
“陛下所行皆百年大计也,臣初步抵京,见道路宽敞,预留空间,岸边下水渠沟大可泛舟,极利排水,足见市政工程之用心,再有在京师各大学、学堂参观,所到之处,书声琅琅,百年树人,朝廷用心良苦,相信日后自见功效!“文天祥恭维道。
他智商高,情商也高,见到实处拍马屁不着痕迹,令人欣悦。
“嘿!”孟之祥示意以辅臣身份管吏部的江万里道:“各地可有缺?”
妥妥的皇帝要给文天祥升官,一般而言,官员沿轨迹上升,需要时间,亦即磨勘,但对于一些简在帝心的人物,他们升官必然是快速的。
江万里清楚皇帝的意思,他也很喜欢文天祥,他看到的人很多,认为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文天祥足当大任,遂说道:“回陛下的话,广东右布政使出缺。”
目前还有其它位置,以广东右布政使紧要和显赫。
大明地方制度是布政使司、按察使(管刑名司法)和都司(管军务)三司并立,布政使司管政务,地方银库亦掌握在其手中,即能管财,权势很大,为制衡起见,分左右布政使司。
“嗯!”皇帝沉吟着,只待他金口一代,文天祥即能就位广东右布政使。
王坚轻咳一声道:“文履善(文天祥的字)文武兼备,可参赞军机。”
此言一出,诸人目光齐集在他身上。
一般地,文武互不相辖,王坚发声有越界的嫌疑,疑心重的君主会对王坚和文天祥之间的关系有所猜忌。
倒是赵葵反应很快,立即道:“王参座(总参谋长的尊称)此言甚是!”
孟之祥猛醒,他现在不缺乏上阵猛将,行政人员亦不缺,倒是文武兼备的官员有待培养,且军务为重,让文天祥参赞军机或有惊喜。
于是他说道:“既如此,可让文卿家入值军机或兵部吧!”
暂时没说决定,孟之祥做事并不独行专断,一般都会走流程,即除总督巡抚和师一级以上的干部由他决定之外,其余官员任务多由吏部或相关部院提出后,他再作决定。
觐见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