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考虑得很周到,供给汪古部族人的衣服是他们的民族服装。
穿上崭新的衣服,拈拈料子,质地很好,这可是免费的衣服,一人发了三套,让部族人觉得宋人还真不错。
然而要求经常洗澡让部族人不习惯,内务整理也让部族人很不习惯,
更要命的是服从命令听指挥,进行军训更让部族人痛苦。
部族人生性散漫,喜欢自由自在,以前他们的长官只要他们听从冲锋的命令,对他们的要求并不高。
现在开展军训,包括站军姿、立正、稍息、齐步走、正步、队列练习、军体拳等,都让部族人觉得很不习惯,非常地难受。
哪怕是事先通知有了心理准备,他们的动作走形,齐步走时歪歪斜斜,最搞笑的是左右不分,让人不堪忍睹。
对于他们这样的行径,宋人教官是毫不客气地皮鞭下去而不是语言教育。
说是不行的,打才是正道,一鞭下云,印象深刻。
虽然对他们体罚,但要求不能打伤人。
如果说军训是地狱第一层的话,那么学汉语就是地狱十八层了。
按孟之祥的要求,所有的受训部族人都要学会汉语,能说能写,能与宋人交流。
可想而知,谜一样的方块字,让人懵圈的四声调,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对大多数部族人来说,汉语绝对是最难的语言,他们去学习繁体字,那是一场灾难,宁愿以一敌百,都不想念那个繁体字!
这时,孟之祥的骚操作来了,部族人使用的教材让成州三人团的姚百岁、杨文粲、孟之荣都瞪大了眼睛。
这是简体中文啊!
孟之祥根据他的记忆,进行了简繁体对照,然后在给部族人的教材中首先使用了简体中文版,并且作出了标准的标点符号。
有人问起简体中文的来由,孟之祥推说是他家某个小妾的游戏之作,是因为他是“听书差遣”,看不懂繁体,因此小妾作了简体中文来帮助他认知。
好厉害的孟家小妾!
孟之祥不能在四川民间强推简体字,否则就是欺师灭祖,他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但在部族人之中推行简体字全无问题。
部族人嘛,下等人,他们哪有资格学习未加句读的文言文和繁体字呢。
大家都不留神,后来才发现简体字从境外倒流到境内,汉人的普罗大众都学会了简体字,应用白话文,使用繁体字和文言文的成了少数,此为后话了。
对于拖牛上树,教官们的经验丰富(因为他们以前也做过大量这种事!)方法之一就是加训,只要训不死,就往死里训,如军训内容,他们不理解没关系,训到他们成条件反射时,就是成功了。
汉字学习则是利用一切空暇时间去念叨,反反复复地念,努力记忆,囫囵吞枣,同样形成条件反射,比如看到一块石头,一匹马,一把刀时,能够把字形和字形给记起来,就是成功了。
还激发部族人之间的好胜心,比如汪古部五百人分五个队,每队一百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军训、内务评比,还有识字比赛,胜利的那一队就加餐吃好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奖品,包括吃的喝的用的应有尽有,激发他们的热情,这样容易进步。
主要是到来的部族人有资质,全是后生,接受能力相对强。
这是孟之祥与部族酋长们事先说清楚的,要不是后生,就接受不了训练,被退回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与面子,是他们自己的事。
年轻人居多,他们承受了艰苦的体力训练与脑力训练,是因为宋人很厚道。
当他们拿到工资,即使是没有奖金的工资,用这些工资换来军中小卖部的平价商品时,他们开心至极。
是的,部族人很穷,他们穷到连副铠甲、一柄好的马刀都装备不起,使用的箭头是石头制的。
部族里根本没有商品经济,顶多就是族里牲畜与外面物资的交换,普遍冶炼业不发达,没有好的军械。
出征时部族人需要自备马匹军械粮秣,经常忍饥受饿地去打仗,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抢,抢来不一定多,抢多的话,酋长和首领都拿走了好东西,留给他们的是没用的东西。
现在呢,他们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就能买到了好东西,那些美味的吃食,好用的工具,太多的好东西了,让许多人第一次拿到工资后花了个精光。
他们购买的东西居然是医药居多,还有清凉油,防蚊香水也很受欢迎。
清凉油,防蚊香水都是孟氏企业生产,别人想生产都很难,尤其是防蚊香水含有酒精,正是孟之祥制蔗业生产出的酒精经过蒸馏后所得。
当时的地方荒凉,蚊虫虐待,清凉油,防蚊香水对于蚊虫有特效。
同时,他们还得知他们的一半工资被军队存起来,将发给他们的家人,没有任何的克扣。
让部族人兜里有响声的同时,训练营里的伙食非常好,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