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个时辰后,林之踏入了集古斋。
高德全已然在此等候多时,手持一根灵木拂尘,穿梭于各排珍品瓷器架间,轻柔地拂去瓷器表面的微尘。看到林之到来,并未言语,只是友善地点了点头示意。
“高掌柜,早安。”林之主动致意,放下手中的影青灵碗,接过高德全递来的拂尘,继续替他清扫瓷器架上的浮尘。为人打工,就要有这样的自觉,即便是泡茶倒水、清扫杂务这样的小事也要做得妥帖,如此才能让掌柜对你委以重任。
“嗯。”高德全微微点头,走向柜台,途经林之身边,瞥见他手中用法宝纸包裹的影青灵碗,不禁随口问了一句:“带回了何物?”
“一个灵碗,日前觅得,有些疑惑之处,还望高掌柜赐教。”林之赶忙回答,便是怀着这份请教之心,方才将这枚影青灵碗带来求鉴。
林之从一位修炼藏器之道的收藏家口中得知,那些醉心于古灵宝鉴赏的修士,最喜亲手揣摩器物,无论法宝真假,在鉴定的过程中都可积淀深厚的识宝经验。想来,他对高德元提出的请求,后者定然不会推辞。
&34;嗯那就让我见识一下吧。&34;
高德元果真流露出浓厚的兴趣,他缓缓伸出手,揭去了包裹住神秘法宝的重重黄纸,一件影青色的小盏便显现于眼前。
&34;咦,此物竟有非凡气息。&34;
还未真正接触,仅凭肉眼一瞥,高德元便不禁赞叹一句,对此法宝的兴趣更胜以往。他深知,那些稀世珍宝往往能在第一瞬间给予观者强烈的直觉感应。
若能拥有这样的直觉感知,即便此宝品质并非顶尖,亦绝不会低劣到何处。唯有历经多年修炼、积累了丰富识宝经验和教训的真正行家,方能培养出如此锐利的直觉。
而若是寻常新人,初见时的直觉往往并不可靠,万万不能轻信。
&34;这是一件影青瓷器&34;
高德元一把拿起小盏,并未开启室内的法阵照明,而是径直走向门边光线充足的区域,仔细地打量起手中的法宝。
将小盏朝向日光,外壁深藏的秘纹立刻在内壁清晰显现出来——那是一幅简洁却雅致的缠枝莲纹图案,在光影变幻中,更显灵动之美。
高德元凝视片刻,手腕轻轻一转,视线聚焦于影青小盏的底部。那里显现出四个青色楷书字迹,映入他的眼帘。
&34;沐斋居士!&34;
高德元念出这几个字,脸色骤然变化,流露出一种欣喜交织的神情。
&34;高道友,你可知这位沐斋居士的身份来历?&34;
此时,林之走近前来,他也注意到了底足处的题款,但对其背后的渊源一无所知。遗憾的是,他刚巧因公务在身未能及时查阅相关典籍。
不过,从高德元的反应来看,显然对方知晓沐斋居士的身份。
&34;正是沐斋居士所制&34;
高德元并未回应林之,而是小心翼翼地捧起小盏,反复审视其每一个细节:釉面质地、缠枝莲纹刻画、底足胎土以及四字楷书,均不曾遗漏。
随后,他又取出了一枚高倍元磁鉴宝镜,对小盏进行逐一探察。
目睹这一幕,林之心头微跳,生出几分忧虑,生怕借助高倍元磁鉴宝镜会暴露瓷器上的裂痕。然而事实上,他的担忧纯属多余。在元磁鉴宝镜下,影青小盏依旧光芒熠熠,通体一体,毫无瑕疵。
&34;这法宝确系真品无疑。&34;
过了许久,高德元放下元磁鉴宝镜,感慨道:&34;流转了两三百年光阴,其品相却依然完好无损,犹如刚刚出炉的新宝,且并无丝毫烟火之气,果真堪称官府炼宝坊中的瑰宝之作。&34;
&34;真的?&34;
虽然早有所料,但听到确认的消息,林之仍不免激动万分,同时也困惑地问道:&34;可是那位卖家曾言,此乃宋代遗留下的影青瓷器啊。&34;
&34;宋代&34; 高德元沉吟片刻,目光再次投向那件影青小盏,其中蕴含的秘密似乎并未那么容易揭晓。
高元初闻此言,眉头紧锁,不解地问道:“他难道未察觉底部篆刻的真迹么?如此说来,此人必定不知晓这位‘沐斋真人’的来历。你购得此青影瓷碗时,耗费了多少灵石?”
“三……”
林皓尚未说完,高元便已失声惊呼:“仅仅三十万灵石!看来你竟捡到了个天大的漏啊。”
高元这般反应倒也正常,皆因那件影青瓷碗的品相实在是过于完美,即便卖家误判了其岁月年份,售价亦不会低廉。
然而,林皓并未理解高元的惊异,反而加重了他的惊讶:“其实并没有三十万那么多。”
“什么,你说是三千灵石?!”
高元震惊之余,声音都带着颤抖。
此事至此已无需多言,再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