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什么事情都在朱元璋的意料之中,高志云想到的,朱元璋自然也想到了。
高志云也不隐瞒,直接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朱元璋,不过却隐去了自己要开镖局一事。
对于这种事情,朱元璋远比高志云要狠辣得多,从来没有妇人之仁的想法。
想当年,朱元璋称帝后,便派了高志云前去凤阳将刘德一家灭门了。
怪就怪朱元璋落魄之时,刘德竟然残忍地拒绝了朱元璋和高志云,连一块埋葬朱元璋一家四口尸体的地方都不给。
反而是出手帮忙的地主刘继祖得到了朱元璋黄金百两和良田百亩的赏赐。
当时高志云用来交换坟地的挂坠,此刻就挂在朱元璋的腰间,时刻提醒着高志云对朱家的恩情。
更何况那块挂坠的材质以及雕工都是上上之选,虽说是高志云花两千块在五台山买的,不过放在明朝来说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高志云离开御书房的时候,腰间又多了一百两黄金。
拗东西这件事情,高志云已经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眼见时间尚早,高志云便来到国子监,看看皇子们上课的情况。
来到国子监,皇子们正在宋濂的教导之下背诵《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耳熟能详的句子,瞬间让高志云想起了小学课堂时背诵这些句子的场景。
四书五经,乃是古代各位皇子的必修课程。
“何人在外面?”
宋濂看到窗户上闪动的人影,还以为是哪个不长眼的下人在偷听呢。
高志云呵呵一笑,迈步走了进去。
宋濂连忙起身,毕竟高志云现在可是当朝太师兼左都督,职权远比自己要大得多。
众位皇子见到高志云,纷纷跪拜行礼,这是几年前朱元璋定下的规矩。
宋濂顿时就震惊了,他是第一次见到这些皇子跪拜朱元璋以外的人,更何况太子朱标也在其中。
“各位皇子,都起来吧。国子监之内,无需行此大礼。”
“国公,要不你来给我们讲点其他的吧?”
太子朱标率先提议,早已经厌烦了之乎者也的其他皇子纷纷附和。
“宋太傅,不知道你可有意见?”
宋濂毕竟是太傅,面子还是要给的。
“国公,您也是太傅,下官自然没有意见。”
宋濂还没从刚才的震惊中缓过来,原以为高志云的地位已经很高了,没想到今日才知道这地位是其他人远远不能比的。
高志云哈哈一笑,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将各位皇子扫视了一遍,开口说道:“我们今日换个形式,诸位皇子来提问,本国公来回答可好?”
众位皇子纷纷叫好。
朱标第一个站起来问道:“国公,四书五经之中您最喜欢哪一部?”
“如果非要选择一部的话,那么就是《诗经》。”
这个答案出乎了朱标的意外,他本以为云国公会选《春秋》或者《大学》。
站在一旁的宋濂也有些意外,毕竟治国之道的话,还得是《大学》、《中庸》和《论语》。
高志云缓缓地解释起来。
“《诗经》乃有记载以来最早的诗集,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我们可以从《诗经》所反映的方方面面来窥探周朝灭亡的原因,再回过头看看我大明朝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有同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和解决。而这些问题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之乎者也或者礼义廉耻可以解决的。”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以说,《诗经》是周朝的一面镜子,我们更要好好地利用这一面镜子。”
“再者,《诗经》中的诗都是可以直接可以演奏的,根据所配乐曲的风格可以分为:风、雅、颂三类。仅仅是风一类便包括了包括周南、召南、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等十五种。”
“本国公尤爱《诗经》中的某些篇章,鹿鸣居的鹿鸣二字,采薇阁的采薇二字,均是出自于《诗经》。”
众皇子听得入了神,宋濂却再一次被高志云的博学震惊了。
宋濂自诩当代大儒,按照现代人的叫法就是顶尖的文学家,曾被朱元璋称为明朝文臣之首,足可见其学识之渊博。
高志云短短几句话便总结出了《诗经》的形式、特点,还教众位皇子如何从《诗经》中去看待周朝历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