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的局面,从董卓对羊毅动手,就已经注定了。实际上若不是董卓对曹昂心有忌惮,早把羊毅几人给拿下了。
此时摆在羊毅面前两条路。
一条便是积极防御,以牙还牙。趁着牛辅和刘靖立足未稳,抢先出击太原郡,虽未必能击败对方,但双方也能相持一段时间,静待天下变化。
但此举乃是孤注一掷,若是失败,就是灭亡。
而另一条路便是以退为进,彻底放弃东西河地区,渡过黄河,退守五原郡。
西河郡着实太穷困了,没有中央支持,根本无力支撑。倒不如退到丰饶的五原郡,这里土地肥沃,又有足够的人口,离着中原地带还远。
董卓可无力出击五原郡。
迁移到这里,即可保证对朔方地区的控制,又能有效防范董卓的打击,属于一举两得的事情。
至少这一条比上一条更具有可操作性。
不过羊毅面对这两条路,他都不想选,因为他想带着麾下将士,回家。
对于羊毅来说,不管怎么看,第二条路都是最好的选择。
以他的实力、能力,朔方地区得天独厚的环境,羊毅很有可能成为割据此地的一个军阀头领。
可这一点却又恰恰是羊毅所害怕的。
羊毅忍受了这么多年的孤独,所以他天生害怕孤独。他担心留在朔方,会被这个世界遗忘。
所以这个看似最好的选择,于他来说,却是最不会做的选择。
而且经营边疆,看似容易,可实际操作起来,却问题重重,尤其是在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在边疆杀出一条血路,成败难料。
羊毅也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有枭雄手段的人物。
综合考虑之后,羊毅决定突围。从西河郡突围,前往徐州,重归曹昂的麾下。
于是羊毅召集诸将,宣布了自己这条决定。
羊毅作为并州西部诸军的统帅,麾下除了他本部的使匈奴营,还有徐晃的西河郡兵,胡武的五原郡兵,田丰、张辽的上郡郡兵,以及杨奉、李乐等人的别部,人马超过万人。羊毅名义上总揽各部,实际上麾下各部独立性很大。
夏育入主上郡之后,田丰统帅的部队已经落入夏育手中,原本被安置在上郡的杨奉、韩暹、李乐、波才四人,眼看董卓势大,先后投了夏育,此时只剩下使匈奴营和徐晃、胡武、张辽四部。
不过这些都是真正的精锐,羊毅所部,并未伤元气。
羊毅提出前往徐州之后,徐晃和使匈奴营的张喜、牛盖三人立刻支持。
众人虽在西河郡待得时间虽不短,可对西河郡,很难有太深的感情,众人更愿意跟在曹昂身边,东征西讨。
尤其是徐晃,总是担心与曹昂离得太远,时间太长,便失了曹昂身边的位置。
听说昔日在主公身边不如他的,此时都已经后来居上了。
与徐晃三人相比,张辽和胡武就有些犹豫了。
张辽认为,曹昂将他们留在并州,就是在并州打下一枚楔子,一旦他们就此撤离,西河郡、上郡、五原郡等地都要失守,之前曹昂在并州的经营,可都要付之东流了。
若是这些地方落到董卓手中还好说,以后夺回来便是,可要是落到胡人手中,再想夺回来,就千难万难了。
这个决心,张辽实在下不了。
而胡武完全是不愿意走,他与羊毅的想法完全相反,他认为留在五原郡,经营朔方,等待时局变化,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时之间,几人的意见无法统一。
大帐之中,众人俱不说话,各自盘算着心思。
羊毅希望能劝动胡武,他带走越多的力量,到了徐州,便能给曹昂越多的支持。西北老兵,可都是真正的精锐。
当然劝不动胡武,他也没有办法。
羊毅不会对胡武动武,大家都是生死相依的弟兄,即使选择不同,也不能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这次议事,一直到深夜,终究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眼看夜深了,羊毅只得叹了一口气,让众人回去。他把众人送到帐外,胡武落在最后。
到大帐门口,胡武突然说道:“羊公,我也想跟着你们去徐州。可是我害怕,害怕这辈子再回不了云中了。”
胡武一句话,便让羊毅红了眼眶。
他们这群人跟着曹昂东征西讨,是要做卫青、霍去病的,是要封狼居胥,燕然勒功的。短短两年,他们还是那支战无不胜的大汉雄师,可是怎么就落到无路可走的地步了!
不该是这样的啊!
羊毅上前拍了拍胡武的肩膀,低声说道:“你要相信君侯,他一定会带着咱们,夺回云中,横扫胡虏的。”
胡武沉默了良久,这才言道:“羊公,让我留下吧,我为君侯守着五原,做君侯的班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