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皇后打算去长安找李承道的生母郑氏,把兰陵萧氏的女子送入李承道的后宫里面。
这种事情很正常,门阀长盛不衰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依附皇权、支持皇权,而皇帝也需要他们的支持,两方联姻自然是双赢。
不过杨妃不太明白为什么萧皇后要带她一起去。
萧皇后摸了摸女儿的头,心疼地说道:“这些日子以来一直看你郁郁寡欢,想带你去散散心。”
“话说回来,你真的对那位殿下没有怨恨之心了吧?就算有,这种想法最好也要深埋起来,否则可是会给我们萧氏惹来大祸的。”
萧皇后神色严肃地说道。
杨妃苦笑一声,幽幽地说道:“女儿哪里还敢怨恨那位殿下,女儿能活下来就已经是那位殿下的仁慈了。”
“恪儿之死……是他命不好。”
听到杨妃的话后,萧皇后才真正放下心来。
杨妃收起心里的伤心之意,然后认真地问道:“母妃,你真的没打算入那位殿下的后宫吧?”
“死丫头!”
萧皇后大为羞恼,伸手用力在杨妃头上敲了好几下。
“为娘就算是有这个想法,但为娘如今年老色衰,那位殿下又岂能看得上娘?”
“唉,真是便宜族里的那些丫头了,为娘我要是再年轻个十几岁,肯定要去争一下的,那位殿下可真是当世少有的少年英杰啊。”
萧皇后这番话倒是真心话,语气里颇为惋惜。
……
不只是兰陵萧氏,五姓七望各大门阀听到李承道将要登基称帝的消息后,纷纷都派出代表前往长安。
一方面是为了恭贺李承道登基称帝,而另一方面也是瞄准了李承道后宫里的后妃之位。
李承道如今可是一块香饽饽,若是他们能攀附上这位殿下,那么门阀兴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此外还要大大小小各个家族,以及从大唐各地赶来的百姓们前往长安。
因此登基大典尚未到来,整个长安城城就热闹了起来,来来往往的人比以往多了一倍不止。
……
登基大典即将临近,李承道可谓是对此感到头疼至极。
原因无他,因为内务局为了给李承道造一套全新的服式以及帝王衮冕,天天拉着他去各种测量。
这是没办法的事,新帝即位,一切仪仗服饰都需要准备完全,帝王的任何物品都是有其相对应的规格的。
李渊在建国时颁布的“武德令”里,其中就包括服装的律令,计有天子之服十四。
天子的十四种服装分别为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
唐因隋制,大裘冕广八寸,长一尺二寸。
衮冕金饰,垂珠十二旒,十二章。衣八章,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
裳四章,藻、粉米,郊祀天地时服衮冕,四旒三章,祭祀日、月时服元冕,三旒无彩章。
种种规定十分繁杂,而且需要贴合李承道自身的体型,若是出了半点差错,那么内务局上上下下都将人头不保。
关乎身家性命,因此内务局哪怕冒着惹李承道不悦的风险,也天天拉着李承道前去试衣,让李承道简直烦不胜烦。
内务局里。
“孤哪里穿的了这么多服饰,做一两套帝袍不就行了,孤还有国事要处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李承道一边黑着脸朝内务局外走去,一边不耐烦地说道。
内务局的大太监直接趴在了地上,抱着李承道的大腿痛哭道:“殿下不行啊殿下!这些都是祖制,一个月时间本就很赶,您要是再不配合,那奴才们的脑袋可就要保不住了啊——”
“撒开!孤赦你们无罪!”
李承道额头青筋隐隐直跳。
这个内务局总管太监死活不撒手,大哭道:“再量一套!就一套!”
“撒开啊!!”
李承道简直要崩溃了,他宁愿带兵去和几十倍于己的大军厮杀,也不愿留在这里仿佛永无止境一般试衣服。
但是这些内务局的太监跪在地上死活不让他离开,他也是无可奈何。
就在李承道准备直接逃出内务局的时候,一道声音忽然传了过来。
“承道,你在干什么?”
听到这道声音,李承道浑身一僵,顿时抬头看去,然后就看见了他的母妃郑观音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内务局。
当他的目光从郑观音身后的那几名目光躲闪的内务太监身上扫过后,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气得一阵咬牙切齿。
但是礼数不可废,李承道老老实实走到郑观音面前行了一礼,恭敬道:“儿臣拜见母妃。”
郑观音的脸色却不怎么好看,训斥道:“登基称帝乃是大事,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