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十年前,赵大爷家的三儿子在农闲时,干起了走街串巷的杂货郎。还别说真就让人赚了些钱,两年不到的时间就给家里盖了几间新房子。
作为到处走街串巷的货郎,自然也会接触到不同的人。有一天,赵三突然回家说,经过一个同是到处走商的杂货郎介绍,在县城遇到一个王姓的跑商人。
这个王会长召集了县城周边一二十个杂货郎,请大家在当时最豪华的酒楼吃饭。然后跟大家介绍,说江南最大的一个丝绸商人,因为经营不善,钱被各个商铺的管理者卷跑了。
手底下的绣娘发不出工资,没有资金周转,现在正以极低的价格抛售丝绸。以前批发价卖二两银子一匹的丝绸, 现在一次性购买几千上万匹,还可以再便宜,意思就是买的越多越便宜。
王会长说他已经组织好了几百人的商队,还有镖师陪护,想直接拿下一万匹!但是还差一些银钱,手里流动资金都在京城做生意,一时间凑不出那么多钱。
经过朋友介绍,所以这次才请大家前来,有钱一起赚嘛。我一个人出资一半,你们大伙出另一半,我的人免费帮大家把丝绸给运回来。
这几百文钱一匹的丝绸,拿去周边县城四五两都有人抢着买,这不是跟捡钱一样吗?我要不是流动资金不足,我就一个人独吞了,因为阿宾的介绍,我才愿意把这件事情说给你们听。
机会难得,错过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大家好好把握,别让自己后悔!
经过王会长的一番唇舌,杂货郎们兴奋的吃完这顿大餐就回家准备银钱去了。
而赵三当晚也回家把这个事情跟自己爹娘和两位兄长说了,家人也都欣然同意。
结果第二天下午,不知是有人有意传播还是不小心走漏了风声,这件事情突然就在村子里传开了。好多人跑来询问是不是真的,问能不能带上他们一起赚钱。
赵三想着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人,生活过的都困难,他一家也买不了多少,干脆就大家一起赚,便把王会长讲的这个事情又说了一遍。
于是好多家里有点闲钱的人都带上银子跑来找赵三,说要跟着他一起做生意。
交完钱后,王会长在出发前,还特意请了所有杂货郎再次到酒楼吃了一顿,还说让大家安心的在家等着他满载而归。
可是,三个月后王会长并没有回来。
货郎们开始意识道事情不对劲,纷纷开始问起,这件事情是谁先介绍的谁先起的头。问了一圈之后,发现最开始说给大家介绍一个大商人给大家认识的那个阿宾的货郎已经一个多月都没见着了。
这时候货郎们才知道,他们被骗了!
而此时已经无法挽救,等到那些投资了银钱的村民家家户户开始催促货物时,早已为时已晚。
赵家村知道这件事情后,所有投资的人都激动的跑来找赵三要个说法,要么还钱要么给货。
而赵三自己都是受害者,这个钱也不是他骗村里人的,是他们自己说要来跟着他一起赚钱,现在钱打水漂了凭什么让他赔?
更别说因为家里人都赞同这件事情,家里的所有银钱都投进去了,现在家里根本没有余钱。
这件事最后闹的越来越大,里长也管不住,只能上告到县衙。而到了县衙才知道,被骗的不止他们村,周围二三十个村子都因为这事有所牵连。
三个多月过去,那商人早已不知跑到哪里潇洒去了。派人去打听那王姓的商人,发现根本没有这号人,官府也没招,只能下发海捕文书张贴通缉令等。
但总要给那些受骗的村民一个说法,虽然货郎没有主动邀请人员加入,但也确实是因为他们,才让这么多村民参与进来。
最后的判决就是,货郎赔付总金额的一半,另一半由村民自己承担。
这个判决没有一个人能接受。
被骗的村民觉得只能拿回来一半,那还白白损失了另一半呢!
而更惨的却是货郎们,他们自己的钱被骗就算了,还要平白承担那些村民的钱。
明明是那些村民自己不知从哪听来的消息,都想着赚钱,硬要加入进来!现在亏损了,凭什么要他们货郎承担?!
越想越气,当时就有几个货郎撞柱寻死。人自然是没有死成,但这件事最后也没有改变判决结果。
赵三一家从县城回来后,赵三的两位哥嫂就分别提出了要分家的意见。他们认为这件事情的起因都因赵三一人的过错,不应该让他们大房和二房跟着受牵连。
赵奶气的直接开骂,说哥俩不当人,她三儿赚钱给家里建新房子买田地的时候咋不说自己吃食,现在家里困难了就吵着要分家了。都是一群白眼狼!
而在一旁的赵二只默默说了句同意分家,就带着妻儿回房间去了。
第二天,赵家还是分家了。
赵大爷跟赵奶两人心里还是心疼三儿的,经过一番争执,保留了新建的几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