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也是服了,刚才江少南狮球壶用小孩的鞋盒子盛装,这次换成大号鞋盒子。
就不能定制一个稍微体面点的包装么?
不过,就他们家的情况,这种值钱物品混在一堆鞋盒中,还真是很“防盗”——哪个小偷没事翻人家臭鞋盒子?
外壳不重要,里面的东西才重要。
李承打开鞋盒,露出真容,一件淡雅的青瓷笔洗。
“青瓷三足洗?”瓷器,张苏陵很擅长,凑过脑袋盯着瞅着。
内外皆施青釉,釉色青中闪绿,绿中带粉,并不浓烈夺目,低调内敛,均匀润泽,相当有韵味。
“青龙腾渊,泉水碧幽?龙泉窑?”张苏陵再度抬头看向白老。
这哥们玩瓷器确实很精,就是龙泉窑,看起造型风格,应该是南宋出产。
这件三足洗,高十二公分,口径约二十八公分,足距十六公分,算是大型笔洗。
洗口内敛,敛腹下接三兽面足,腹底有小圈足,不接地。底足裹釉,内留涩圈一周,碹修很规整,为垫烧所用底部中心留有“百”字墨迹。
底部有楷体瓷刻“养心殿”、“长春书屋用”八字铭文,应该是清代造办处玉作匠人所刻。
“长春书屋用”这样铭文,在清代宫廷收藏瓷器中,经常遇到,又与乾隆大帝有关——乾隆帝为皇子时,雍正帝赏赐其长春仙馆,并赐号长春居士,故以后所御书屋,多以长春命名。
以“长春书屋”命名的书屋在圆明园、宫内和避暑山庄都有,是乾隆帝重要的文事活动场所。
洗口外部饰有突起鼓钉一周,这是宋代笔洗常用的制式——鼓钉纹包圈。外腹上下各饰凸起,刻有八卦纹一周,洗器内部中心一圈无釉,露火石红色,并印有七瓣叶纹。
兽首足雕刻工艺精湛,兽首双目圆瞪,颇有气势。器物底部露红胎,胎体厚重,洗心和圈足均不施釉,符合南宋及元代龙泉青瓷的特征。
准确名称叫做“南宋龙泉窑八卦纹兽首三足洗”。
看到这件瓷器,张苏陵眼睛雪亮雪亮,李承看了他一眼,心底暗笑,将三足洗向他那边推推,示意他可以上手。
龙泉
窑的历史非常悠久,汉代就已经开始青瓷烧制,到了宋代,龙泉窑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北方邢窑系窑工南下,为龙泉带来质的飞跃。
很长一段时间,龙泉窑的瓷器,并不次于五大名窑。那么龙泉窑为什么没有能够取得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并肩地位?
这一历史谜题,有不少人给出解答,挑出两条感觉合理的分享一下。
其一,在宋代,龙泉窑是一个窑系,而非某一个窑口,后世考古调查发现,龙泉窑窑址足有500多处,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当时宋代龙泉窑出品的东西占据民用市场很大份额,同时,打着龙泉窑旗号的青瓷,品质绝对良莠不齐,会拉低人们对龙泉窑的评价。
这样的龙泉窑瓷器,是无法和仅有少量几个窑口的五大名窑出品的瓷器,相提并论的。
其二,龙泉窑过于民用化,导致很多达官贵人以及宋皇室的人,不愿意用龙泉窑瓷器,感觉掉价。因此,龙泉窑名头再大,也从未获得过宋皇室的订单——至少没有明确历史记载龙泉窑曾承担御窑职责的记录。
缺少皇室御用身份的加持,从口碑上,龙泉窑自然干不过五大名窑。
事实上,部分龙泉窑口的瓷器,尤其是其精品,并不次于五大名窑,眼前这件三足洗就可以和五大名窑比肩,否则不可能入得乾隆皇帝的法眼。
明代之前的海上丝绸之路,龙泉窑瓷器是其主要货品之一,循着海路在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沿海的航道上越走越远,一路吸粉,各地的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对于这种丝国瓷器的喜爱近乎疯狂,甚至带着某种崇拜。
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博物馆中,无一例外,都会有龙泉窑瓷器的身影。
欧罗巴各国,为这种神秘的瓷器起了一个名字“塞拉同”。
塞拉同是当时法国歌剧《牧羊女亚斯泰来》中的男主人公,一身青衣长纱,风度翩翩,人们便用这个名字来形容龙泉青瓷。
在阿拉伯,龙泉青瓷被称之为“海洋绿”,当时的他们喜欢在祈祷时用这种瓷器供奉、洁面、
涤手,认为龙泉青瓷有着某种神秘的功效。
十八世纪,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刚继位七个月,为征服西里西亚,向萨克森国王借兵,结果萨克森国王提出,一件龙泉青瓷可以置换一千名枪骑兵……
龙泉青瓷,就是这么有魅力。
张苏陵还在鉴定这件瓷器,李承则双手交叠,微笑着问,“白老,这件龙泉笔洗您老报个价。不要拘于人情,该多少是多少。”
话是这样说,可白敬宇肯定要考虑人情。
白敬宇迟疑了会,说道,“这件笔洗,我也曾经去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