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小瑾言平时说话常常虚张声势,但这次他好像真的没说错,宫里是真出了大事情了。
土浑原是游牧在辽河一带的鲜卑遗民,后西迁至河西、祁连至昆仑山一带,历经数百年。后来西楚及大梁崛起,土浑不敌,便放弃了故土,北上到雁门关以外的塞北。可到北离初年时,又被北阙北蛮所败。
原本这土浑也算能征惯战的马上民族,无奈各个部落分散于塞北各地,互相内斗不止……赢的便横行一方,输的唯有南下依附于中原王朝。更有那反反复复、年景好时来关内烧杀抢掠,年景不好又厚着脸皮要求与中原互市贸易的部落。可历代北离帝王皆对其采取了怀柔的手段,说到底,也并没很看得起这些人心不齐的夷狄。
但是在成风朝后期,土浑各部中的延奚部崛起,大汗伏连乞征战数载,终于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一统土浑全境,恢复了数百年前鲜卑王族的汉姓慕容,正式称王。
但伏连乞却一向臣服于北离,上书称成风帝为君父,年年进贡,岁岁称臣。北离对北蛮北阙用兵之时,土浑军队向来是积极策应。前年太安帝萧重景曾为着土浑在剿灭北阙一战的功劳,加封了伏连乞忠勇王的爵位,伏连乞还特地令长子慕容乌纥领全家入天启朝贡谢恩。
当时谁也不曾想到,这一切不过是土浑国主的烟雾弹而已,他早在暗处蓄积力量多年,如今看叶羽已死,百里洛陈心灰意冷,在乾东城闭门不出,这满朝中仰慕叶羽的武将们亦是离心离德,土浑便瞧准了机会,一举进犯北离。
北方国境尽数被土浑铁骑踏破的消息传到天启,满朝文武私下议论纷纷,都说不知道这次万岁要如何去请镇西侯出山——大家在内心中都默认,这样一场铺天盖地而来的兵乱,非百里氏破风军不能收拾。但大家也都明白,自叶羽被害,百里侯爷一直称病不出,他与当今万岁的兄弟之情,早就随着叶羽之死消散殆尽。难不成要靠七殿下萧若风?他纵使有平琅琊的实绩在,却过于年轻了些。
不料,萧重景说,谁也不用,他自己上。
这下满朝文武坐不住了,谁都知道这位皇帝毫无用兵打仗的天赋,一切战绩皆拜盟兄盟弟所赐。土浑来势汹汹,萧重景此举无异于自寻死路。于是这几天无论大朝小朝,前殿后寝,总有大大小小的官员追着劝诫萧重景收回成命。可这位万岁爷倒像是拿着自己的性命跟天下人赌气一样,任谁说也不听。
今日在太安殿西侧皇帝日常读书议事的昭仁殿之中,皇七子萧若风又在苦劝父皇,他已经跪在那里半晌,列举出各种理由,试图说服萧重景,准他替父领兵出征。
萧重景很恼火:“我知道若风你也同外面那些人一样,从来没看得起我,不就是想说我百无一用、根本打不赢仗么?什么一国之君不宜擅离都城,都是说好听的来哄我。可你、你们这些人都别忘了,我也是天武大帝的子孙,我们姓萧的什么时候怕过带兵打仗!不要以为没他姓叶的姓百里的,我就束手无策!”
萧重景面色惨白、浑身颤抖,也不知吼的是面前的儿子,还是旁的什么人。
既然已经说到这份儿上,萧若风也唯有以额触地向父皇谢罪了。若是以前,他至少还能同自己向来仰慕的叶羽将军商议一二,看看如何劝说萧重景,但如今这叶羽偏就是父亲的心病……
而且,这世上已经哪里都再也找不到军神了。
虽然萧重景拒绝了萧若风陪同自己亲征的请求,但却把主理兵部调拨粮草的重任交给了他。又命自己最年长的两位皇子萧燮与萧若瑾共同监国。一向最为得宠的青王萧燮领此重任,倒在百官意料之中,但连个爵位都没有、不显山不露水的三皇子萧若瑾却与青王并驾齐驱,众人倒是没想到。想必是因为三皇子一向与七皇子同气连枝,为了方便七皇子执掌军机,才做如此安排吧。
在德胜门外送萧重景离开那日,萧若风看着那代表萧氏皇族的神风大鸟旗猎猎迎风招展,老父亲金盔金甲意气风发,非但没令他热血沸腾——他只觉得心焦上火,连后槽牙都一抽一抽地疼。父皇不仅带走了天启城中及近畿短期内能调动的所有精锐部队和朝中的几十名高级将领,连多数由世家贵族子弟组成的亲卫队金吾卫也倾巢出动。现在的天启,几乎是座空城了。
像是看透了萧若风的担心,萧若瑾轻声对他说:“只有寄希望这数十万精锐,能一鼓作气、大胜土浑、收复失地吧,总归还是很有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一同去了。况且浊清浊森两位天境的高手也在,至少能保父皇性命无虞。只是……”
后面的话萧若瑾没说出口,但萧若风知道他的意思。
只是他们这位执拗地要证明自己、挽回尊严的父皇,究竟能不能听劝呢?
三个月后,依然是在昭仁殿,弟兄三个面对着堆成山的告急军报和土浑国主伏连乞的国书,头疼欲裂。答案已经摆在了几人面前。
自然是不能。
贪功冒进的萧重景,一路走一路中土浑的埋伏,一路走一路无视随军将领参谋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