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胡雄的话,朱元璋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他双手撑在龙椅上,额头上爆出一道道青筋。
正当文武百官都以为朱元璋会暴跳如雷时,却发现朱元璋的神色渐渐地平缓了下来,脸上的怒意也没有了。
朱元璋竟然罕见的没有动怒,文武百官全都不敢置信。
这啥情况?
快过年了吗?
也不对呀,离过年还久着呢!
文武百官正在胡思乱想时,此时的朱元璋表面上云淡风轻,事实上,心里却五味杂陈!
北平官员先是写了那么多道奏折,对自己冷嘲热讽,现在又骂自己昏庸无道。
朱元璋终于知道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他身为大明开国皇帝,能够从无数个起义军里杀出血路,并不单单只是仰仗刘伯温和李善举等人替他谋划。
他自己也在这些人的谋划中学到了许多。
朱元璋这时意识到,自己犯了个错误。
那就是修建明长城的拨款问题。
为什么他只同意拨款五十万两?
因为这事关明长城的修建问题。
明长城的修缮,跟秦长城的建设有着本质的区别。
秦朝时代的长城,是耗时数年,以及投入了大量的百姓才建成的。
除了百姓死伤无数,修建长城的材料,用的全是加工过的巨石砖块。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朝后,因为百废待举,只能选择碎石来修建明长城,用来抵挡敌军的侵犯。
这样的好处是成本低,弊端却是容易损坏。
此次修缮,也是因为漠北的骚扰造成的损坏,到了不得不修的地步。
否则,朱元璋也不会限期半年必须完成。
这次对长城进行维修,二十万两白银的预算都是够用的。
因为在大明建国后,朱元璋已经令人修过几次长城,所以拨款五十万两白银,他觉得已经足够了。
但徐达和北平官员似乎理解有误。
这件事情,由于朱元璋对宋隐心存忌惮,理所当然地联系起来,从而忽略了这个问题。
而朝廷在拨付款项时又考虑不周全,甚至还反复无常,从而引发了北平官员的怒火。
朱元璋虽然因为挨骂而不痛快,但他现在冷静下来了。
这个误会必须解开,否则情况会越发严重。
意识到问题所在,朱元璋心里也是十分复杂
此时,他有些进退两难。
等于现在他全完把自己驾起来了,这一切还是他自己造成的。
看着下面文武百官脸上的诧异,可是朱元璋此时哪有心情处理。
“退朝,有事明日再议!”
朱元璋冷着脸说完,然后冷哼一声,甩袖离开。
朱元璋破天荒地没有发火,文武百官都愣住了,茫然的站在原地。
但既然朱元璋都喊退朝了,他们再留下来也没有任何意义,于是各回各家。
今天对于朱元璋来说,实在是漫长,想要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好胜心极强的他来说,还挺难的。
第二天,文武百官上朝时,心里仍然忐忑不安。
他们苦思冥想了一个晚上,也猜不出昨天朱元璋反常的原因。
朱元璋进来后,文武百官例行跪拜。
这时赵昌站了出来,“皇上,臣觉得昨天胡雄汇报的事情不妥。”
赵昌的话,朱元璋立刻明白他的意思。
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朱元璋此时已经没那么气氛了。
他打断赵昌的话。
朱元璋中气十足的开口,“北平官员不当的言行,朕不会跟他们计较,这事有许多曲解,导致君臣之间产生了误解,这种事情就是在前朝也时有发生。”
“但这次不但是朕有失察之处,朝廷同样也有失误。”
“边境的防御大事,没有提前做好详细调查,也没有制定可行性计划,这是重大的失误。”
“现在开始,处理国事时,必须要慎重考虑,不得有误!”
朱元璋这番解释,文武百官顿时猛然醒悟。
怪不得昨天朱元璋的态度那么奇怪,原来是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他们处理问题时,一门心思地只想着不能让朝廷丢脸,想着如何保存朝廷脸面,甚至还想到千万不能让朱元璋动怒。
现在听了朱元璋的话,文武百官纷纷有所醒悟。
只是朱元璋话音刚落,赵昌再次开口,“皇上,昨天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六部官员也再三商议过这事,现在许多商人都赶往北平,都是奔着能够名垂青史而去。”
“这是好事,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大事,同时也能让我朝后代子民知道,大明也曾有过君民同心的光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