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当天,徐嵩三更天便下了值来到小院。进了院门,正在吃饭的徐鹤等人连忙下桌躬身行礼。“大伯,刚下值吧,您赶紧做!”说完,徐鹤转头吩咐丁泽道:“给大伯盛碗粥来!”徐嵩笑着摆摆手道:“今天会试,这么重要的日子,你们就别管我了,快点坐下,都吃饱些!”谢良才和欧阳俊都有点局促,站在一旁不敢入座。徐嵩随和地朝他们招招手:“快点坐吧,一会儿就要出发了!”其实这会儿已经三更,因为小院距离会试考场不远,所以几人才刚刚吃完饭。见徐嵩和蔼,谢良才,尤其是欧阳俊终于战战兢兢坐了下来。徐嵩看着欧阳俊道:“听亮声说,你是我们海陵人,还跟他是府学同窗?”欧阳俊连忙站起身拱手,结结巴巴道:“回,回阁老,是得,家父欧阳叙,在海陵做些石材、粮米的生意!”徐嵩点了点头。这时他又转头看向谢良才:“德夫,你府中不住,跑到这儿来,你父都跟我抱怨好些回啦!”谢良才连忙道:“我是想沾沾亮声的才气!”徐嵩哈哈大笑,用手点了点他道:“你呀,果然跟你父亲说得一样,是个惫懒的小子!”说到这,他笑道:“会试第一场跟乡试一样,七篇八股文,但跟乡试不同的是,你们写文不仅要写出漂亮的文章出来,还要揣摩风气!”“国朝初期,民风淳朴,八股文也不过讲明书旨即可,短小简朴!”“到后来纬以义法,文体渐成!”“至武宗、睿宗时则裁对整齐,机调圆熟。”“这些年,唐荆川等都是以古文为时文,使时文与古文呈现融合之势!”“但本科主考,尤其是次辅吴大人,最喜纯正典雅,明白通畅的文章,万不可走驾空翼尾、艰棘怪诞的路子,尔等明白?”三人闻言心中感激,这可是大魏朝文官中的第三号人物亲自来给他们讲考试心得。尤其是最后一句,那可是徐嵩对同在内阁的吴兴邦的深刻体会。会试怕什么?就怕摸错主考的意旨。有了徐嵩的指点,几人已经不用被外界对吴兴邦文风的揣测所打扰,只要专心致志写出煌煌之文便可。会试出题,虽然房官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但决定权在主考手里。这科主考虽有两人,但其中邱腾位卑,定然一切以吴兴邦马首是瞻。也就是说,吴兴邦的决定才是最后的决定。徐鹤也不禁在想,这位昨天到底出了个什么样的题目?徐嵩该交代的已经交代完了,于是长身而起道:“老夫祝你们鹏程万里!”几人连忙站起躬身回礼送徐嵩离开。在上车前,徐嵩把徐鹤拉到一边道:“亮声,对别人而言,能中进士即可,但我对你的要求,是考中二甲前十,有信心吗?”大冷天的,徐鹤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这谁说得清?还没等徐鹤答应,徐嵩突然道:“你是去过漕督府的,进了漕督府,有个大牌坊上,匾额四字为何?”徐鹤一愣,下意识脱口而出道:“重臣经理!”徐嵩微笑点头,拍了拍徐鹤的手道:“去吧,给咱们徐家再考出个进士出来!”几人目送徐嵩离开后,全都提着考箱坐上了谢家派来的马车。徐鹤一人独坐一车,刚上车的他便闭目沉思大伯刚刚所说的话。重臣经理。很明显,大伯应该是听到了什么风声,甚至很有可能是吴兴邦亲自向他透露些什么!大魏朝的常例,总裁官在开考前一天才会通过翻阅四书五经,随机出些题来。但书在总裁官手里,谁又不知道总裁官到底翻到哪一页,总不能趴在人家主考面前监督吧。所以这一条也就是个意思,说不定总裁官心中早就有了题目,要不然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考题被泄的案例。但很显然,假设吴兴邦有意提醒徐嵩这一科的考题,他也不会说得太过明显。最大的可能就是在日常办公的时候,通过一些刻意强调的细节来暗示徐嵩。大家都是聪明人,有的时候一点就通。而且徐嵩很可能早就猜到了什么,但压着一直不说。这都已经快开考了方才上门提醒,估计徐嵩的内心也在纠结。他也不想让侄儿通过这种手段来通过会试,但事到临头,又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徐鹤,所以才用漕督衙门的牌匾四字,点一点徐鹤。重臣经理。这四个字可以掰开两部分。一是重臣。二是经理。重臣这两个字太过敏感,吴兴邦肯定不会在会试试卷上出这种题目。以他谨慎的性格,岂能不知,要是出了这种题目,会试是要出幺蛾子的。那么,也就是说,大伯想要告诉他的,其实是【经理】二字。经理有几种解释。一是常理,二是经书中的义理,三是治理,四是经营管理。这就更难猜了。这四个解释,每一个都能从四书五经中找出无数的考题作为备选。徐鹤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