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入京城(1 / 2)

盛国。元和二十五年。

十四岁的易闻沐跟着全家一起搬到了京城。

在易闻沐生活的这十四年中她大概了解了这个架空王朝,和明清相似度大概有70%,和唐宋相似度20%。

易家本是江南承州的普通老百姓。

在易闻沐两岁时,她老爹花钱买了个未入流的芝麻小官当,后来通过多年的不(上)懈(下)努(打)力(点),终于升为鸿胪寺主簿。

虽只有从八品,但说起来也是个京官了,这不,立马全家搬到了京城。

京城的确繁华。

天子脚下,大大小小的官吏数不胜数。从四品及以上才有资格上朝。

即便如此,上朝的大臣也能乌泱泱站满整个大殿。

就更别提易爹这种小官了,在京城随便一脚都能踩死好几个。

不过五品以下的官员中,京官到底比同品级的那些外放官有前途些。这也是所有人都挤破头想进京城的原因。

与易闻沐交好的几位姐妹中,就有好几个早几年就搬来京城了。

说到底还是易爹升官升得太慢。

不过也没办法,就易爹那懒散又不求上进的性子,要不是家里舍得花钱,估计再过几年也轮不到他进京。

易家人口不多,只有她和易闻溪一儿一女,易爹也没有小妾通房之类的。

一是易母管得严,二是银子都用来打通门路,家里连丫鬟小厮都没有,更别提纳妾了。

易爹官小,没什么油水,虽说是官宦人家,生活水平和普通百姓也没多大区别。

倒不是易爹不想贪,无奈没有好机会和门路。

易闻沐原本以为老爹是两袖清风,没想到进京前几日吃饭时说起近日下马的贪官污吏,易爹来了句“也就是这小地方没东西可贪,等进了京城有机会的话老子大贪特贪!”

易闻沐:......好好好,这日子是越来越有判头了。

京城城门口。

经过几日的马不停蹄,易闻沐一家人终于来到了这座繁华的都城。

通过例行检查后,易闻沐一家顺利进城。在城门不远处,他们与护送一路的镖师们告别。

执掌全家财政大权的易母把镖金结清,趁机问镖头这京城里靠谱又实惠的牙行怎么走。

镖头行走多年,常来京城,对各处也算熟悉,给她指了路便领着镖师们带着剩余押送的货物走了。

易母吩咐了车夫按那镖头说的去牙行,然后上了车。

她一上车,易闻沐就问道:“花了多少?还剩多少?”

易母叹了口气:“算上一开始说好的,加上零碎和人情打点,一共给了30两。路上又花了三两多,现在满打满算还剩200两。”

易闻沐皱起眉头。

易家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易爹的俸禄,全家平常都比较省俭。

当初买官几乎花掉了所有积蓄,还问亲戚借了一些。

分家后,他们一家住在县衙里,手头宽裕一些后还完欠债在县衙旁买了个民宅,几乎再没其他大笔开支了。

易爹在县衙当差这十几年一共攒下了一千多两,这回打通升迁的门路花了一千两,所剩不多。

易母想着以后在京城扎根,女儿快及笄了,再过几年就要相看人家,儿子也得在京城读书,日后还得娶亲,处处都要花银子,便咬咬牙把宅子卖了,又把全家名下的田地都卖了,又各处借了些,最后凑到300两。

这300两在小地方可能算得上多,但到京城就不够看了。

易闻沐这几日也是为了钱的事发愁。没办法开源,只能从节流上下手。

她本来想写信给前几年进京的两个手帕交,问问京城的物价房价等基本情况,但出发时间迫在眉睫,根本等不到回信的时候。

她和易母商量了半宿,才定下来。

能买的在县里就买好一起带着去京城。

毕竟京城物价肯定比县里贵,只是不知道贵多少。

首先就是交通工具。

不仅进京路上要用,进了京城安顿下来以后也是必需的。

易母带着她去县里牙行问官价,又跑去牛马市问私价,还去了乡下养马倌等问一手价。

货比三家后,又托了熟人,最后买了一匹马、一头驴和一头骡子,加上套车,一共花了25两。

其次是仆从。

以前在小地方,当的还是未入流的芝麻小官,有没有仆从都无所谓。

但是进了京,别的不说,面子上总得过得去。

到时候人情往来,去别家做客得有人伺候,易闻沐嫁人得带陪嫁丫鬟,易闻溪去读书也得带书童,娶了媳妇更不用说。

易母虽不指望易爹在仕途上还能有更大成就,但实打实望子成龙,希望儿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能

最新小说: 战神邪王来袭:神医妖妃求赐教 重生之妾本妖娆 真千金霸气归来,五个哥哥磕头认错 国师的小祖宗才是真大佬 逆风的吻 三国:一拳万斤力你管他叫文官? 糟!跑路前一天,我怀了皇上的崽! 换身后,黑莲花太子妃摆烂了 嫡女重生,战王的心尖宠 快穿:黑长直坏蛋宿主她又飒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