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礼物,被抬到七星书院,都是桂州官吏和富户送的。
似乎觉得朱铭从中原来,什么奢侈物品都见过,于是富户们多选择赠送土特产。
朱铭也懒得拒绝,只当是收的束脩。
“老酒是什么酒?怎每家都送一坛?”朱铭看着礼单问。
蔡怿、尚用之等官员也来庆贺,前者说道:“麦麴所酿,乃广西特产,以桂州犹多。士绅之家,每岁必酿,婚丧嫁娶、招待贵客皆用此酒。”
尚用之说:“前番招待成功,便喝的是老酒。另有一种古辣泉,药酒是也,出自山中夷人之手,色泽微红,可防瘴气。”
各种土货礼品,朱铭都觉稀奇。
他居然看到了葫芦丝,外形与后世大同小异,只不过宋人称其为胡卢笙。
还有一种卢沙,竖八管,横一管,类似排箫,听说是瑶族乐器。
也就是加征卖酒、卖宅、卖田的牙税,加征常赋外的头子钱,以及其他一些项目税金。
就连唱曲的名妓,都投来期待目光。
翌日,返回书院,开始忙正事儿。
就在灯会结束之际,七星书院正式开学,一艘官船来到桂州。
随即又去游览别处,义真和尚指着岩洞的一角说:“那边有登山杖。”
方腊起义虽然还没完全镇压,但基本没有翻身的可能,就连方腊本人都流窜去了江西、福建山区。
学生全部清退,老师回京等缺。
就是老师不够,他跟范致明两人教不过来。
太学依旧实行三舍法,可以继续考太学试,但不再继续对外招生。
桂州的校长和老师们都傻了,他们并未遭到裁撤,却比直接裁撤更惨。
朱铭说道:“不敢弗诸君好意且拿笔墨来。”
可泛舟直入洞中,内部高大广阔,洞顶隐有龙迹。
当天,庆祝完书院落成典礼,朱铭开始了
这些桂州官员,可真特么会享受。
“妙哉!”
朱铭笑道:“朝廷缺钱了。官学退回到元丰制度,全国一大半学校会撤销,每年能省下无数钱财。而废除的又是蔡京政绩,王黼当然要竭力推动。这就是君臣的想法,皇帝是为了省钱,王黼是为了打击蔡京。”
尚用之对这里很熟,下午已派随从过来准备。他们自带酒水,在村中燃起篝火,村民提篮装饭过来。
“已有七十六人,”曾孝端说,“年龄最长者28岁,年龄最幼者13岁,甚至有就读于州学和县学者。”
他们早知道朱先生精于辞章,这几日也拜读了大作此刻都等着朱铭露一手。
估计常有人来游玩,龙隐寺准备了一堆登山杖,免费提供给游客,反正他香火钱收得足。
还有分班的事情,有一些未成年学生,朱铭不可能亲自授课。将他们编为初级班,让太学生轮流代课即可。
狗也欺软怕硬,看他们人多势众,只远远龇牙狂吠,不敢冲过来咬人。
因为州学的科目乱七八糟,比朱铭的七星书院还教得更杂。掺着《道德经》、《南华经》、《列子》等课程,这些都是忘了取消的。
只爬了一座山峰便天黑,山中亦有村社,众人前去填肚子。
而且缺乏校舍和宿舍,后来的学生不能住校。
朱铭和学生皆去取杖,蔡怿等资深驴友自是有备而来。
行舟一箭之地,前方有洞门可出,半山腰遇到寺庙。
方廷实玩得很高兴,他以前没怎么来过,颇有被拉下水做驴友的征兆。
他们早已准备好画舫,船上还有本地名妓,诸多学生挤在舱内,就连那些太学生都欢快起来。
几坛老酒抱出来,众人举杯宴饮,继而开始行酒令。
范致明估计喝醉了,歪着身子说:“我却没那般洒脱,身为团练副使,拿着朝廷俸禄,还在受嗟来之食。”
江浙人民那叫一个凄惨,先被方腊洗劫,再被官兵洗劫,本来就已经损失惨重,朝廷居然还要疯狂加税,而且还恢复了见鬼的石纲!
住持是个叫义真的老和尚,合十鞠躬道:“龙隐寺与七星书院毗邻,今后朱山长常来喝茶。”
广西这边还不算啥,江浙百姓才是快疯了。
范致明已经对朝廷无语了,忍不住吐槽:“这次罢三舍法,罢得毫无征兆,让官学师生如何适应?诸多政令,乍兴乍废,此非治国之道!”
让张镗、李宝、关胜等人,把礼物都搬到库房,朱铭问曾孝端:“本地报名的学生有多少?”
他要编写校规校纪,就是不准赌博之类,相对还算比较宽松,不会过多干预学生言行。
也就是说四级升学体系,退至元丰年间的状态,蔡京的学制改革通通作废。
喝得半醉,蔡怿说道:“今日畅游,成功还未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