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日以继夜的奋战,他们的军队终于将北塞军赶到了两国边界。本想着这仗很快就要结束,战士们也都期待着回家,毕竟他们已经离家太久了。
可不知什么原因,这月的粮草却迟迟没到,而军中所剩粮草已不足半月,莲笙看着碗里的粥是一天比一天稀,她喝了一口,桌上只一盘野菜,莲笙夹一筷子放到嘴里,觉得甚苦,但她还是咽了下去。
她看了看坐在她一旁的令羽:“你怎么不吃?”
“不饿!”
莲笙将碗里的粥喝尽,想着那日唐巍说俞家军将大祸临头的话,她心中隐隐觉得不安起来,如果真是因为皇上的猜忌,那么现在确实是对付俞家军的最好时机,俞家军已经收复了所有失掉的城池,如今再有几战,就可以打完这场战争了,如果此时俞家军全员战死,那么皇帝振臂一呼,晋朝上下全员皆兵,一定会为之全力而战,那时候他将获得不世之功。亦会成为晋朝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莲笙想到此处,不觉浑身一阵冷汗,她赶紧跑到帅帐,想着让父亲赶紧早做准备。她刚来到帅帐外就听见父亲正和几位叔叔商量粮草的事情。
四叔有些激动的说:“大哥,眼下军中粮草短缺,这个月的粮草到现在了还没到,不如我带几个兄弟出去抢一些回来吧!”
“不许!”父亲严厉呵斥道,“我俞家军军规第一条,不准抢百姓任何东西。”
“那你难道打算眼睁睁看着将士们饿死吗?”
“会有办法的。”父亲的斩钉截铁的说,但是那言语中亦有点点不确定。
“能有什么办法,也不知这皇帝小儿怎么想的,眼见这仗就快打完了,居然来这一手。”四叔的语气很是气愤。其余几位叔伯也是义愤填膺。
“你快些住口!”帐中另一名老将赶紧说道,“小心隔墙有耳。”
“你们都出去吧。”父亲已然没有了耐心。
当帐中几名叔叔出来,莲笙赶紧低头作揖行礼:“各位叔叔好!”
几位叔叔亦是颔首点头。待他们走远,莲笙来到帐中,父亲一脸愁容的坐在案旁,莲笙看着案上的饭菜父亲一点也未动,她端起案上的粥递到父亲面前:“父亲,吃点吧。”
父亲闻声抬起头一脸慈祥的问:“你吃过了没?”
“我吃了!父亲你也进一些,吃饱了才好想办法啊。”莲笙依偎在父亲身旁。
俞侯将粥送到嘴里,脸上的愁容依旧未散。
莲笙看着自家父亲,这几日为了粮草发愁,白发都生了不少,她小心翼翼开口道:“父亲,皇上真的要这么对俞家军吗?”
俞侯的手顿时僵住,莲笙接着说道:“当初爷爷,不也是因为所谓的功高盖主,退出朝堂的吗?”
俞侯陷入了沉思,脑海中全是那些年的影子。那是俞家军最黑暗的时刻,当年俞家军辅助先皇平定右王之乱,自己的父亲亦是三军统帅,他彼时还是少年,一路跟随父亲征战,那真是一场残酷的战争,但是父亲都能凭借其高超的智慧和指挥赢的胜利,就算是这样,可还是让原本有二十万的俞家军,折损成九万多人。
本以为战争胜利,他们就能安稳度日,可是因为那场战争,俞家声名在外,更是百姓人人称赞爱戴。这招来了朝堂上很多人的不满,彼时俞家一个小小的事情都会被放大,亦有很多人时常跟皇帝进言提防俞家,但百姓对俞家的称赞之声亦是不绝于耳。
因着小人谗言,加之百姓对俞家军的信赖,最终皇帝还是动了心思!在一次围剿右王余孽的战役之中,那些余孽本已投降,但皇帝送来密诏,一个不留,立即处死。父亲无奈按皇命行事,可等到班师回朝,却成了另一番说辞,朝中无数言官弹劾俞家,说俞家主帅手段残忍,肆意滥杀俘虏,简直令人发指。可当父亲看向殿上的皇帝,皇帝脸上亦无任何表情,好似对此事全然不知。
那次事情过后皇帝虽然没有追究俞家,但是俞家在朝堂之上亦成了众矢之的,也是自那次之后父亲便一病不起,最后含恨而终。他痛定思痛,继承了俞家世袭的爵位,亦是从那之后,他告知外界,他膝下无子,所以不想再让俞家立足于朝堂。从此他放下手中的剑终日居于琅琊水榭与诗书为伴。
每每想到此处,不觉潸然。此次他为晋朝百姓出战,想着当今皇上当日下跪求他出征时的情形,亦觉得可笑。看来君心甚是难测啊,想他俞家军只为百姓,却还是不免落入别人的算计,他心有不甘啊。
俞侯想到此处,长长叹了一口气:“你可还记得我俞家军的训言?”
“凡入我俞家军者,一生定当为国为民。”
“你要记住,我俞家军只为国为民。百姓有难,我俞家军当义不容辞!”
莲笙跪在俞侯面前:“女儿记住了!”
俞侯拿起案上的一支笔喃喃道:“虽说已经打到北境边境,但这仗也才打到中局。”
莲笙不解的看着父亲,俞侯看着自家的小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