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明来到春城市场。他买了三个尖椒一把香菜二两里脊,陈雁曦正等着他买回菜做香辣肉丝呢!这可是他最得意的一口。
“大爷!”
白天明回头看时,是侄女儿白新燕。“大侄女儿,你啥时来的?”
“大爷,我来到这个城市一年多了。结婚后在农村没呆几天就来到了这座城市。开过服装卖店,卖过粮油蔬菜,开过出租车。现在在这儿租了一个床子。”
白天明笑了,“大侄女儿造一阵啊!还是多面手呢!”
“啥多面手,都是城市里的低端行业,没有啥技术含量。大爷,你也知道,我念书时年岁小不知道用功,贪玩。我爸我妈也不重视。随意带带拉拉初中毕业,算是没有闹个睁眼瞎。还能认识个城市路牌、商品物价。现在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咱不说考大学,找个好工作呗,起码自己看个书看个电视剧能看明白里面的意思。辅导孩子学习也不至于费劲。当初进城也不全是为了发展自己,咱没那个眼光,也没那个条件,更没那么远大的志向。都是被这孩子逼进来的。特别是,有了自己的教训,不能再耽误孩子。就这样稀里糊涂进了城。这一进城不读书可就憋屈大了。路牌街道分不明白,吃饭点个菜也不会点,让人笑话。分析个啥事情也分析不明白。我就想,说啥也不能让孩子再输在起跑线上!大爷,我听说这么个事,你给我分析分析。现在市面上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事情,是真是假咱就不去求真了。咱就辨一辨哪个对哪个错就行了。事情是这样的:一个美国老太太贷款买了一套别墅。自己住进别墅,吃香喝辣逍遥自得。一边还贷一边住房,幸福一生;一个中国老太太口积肚攒大半辈子,全款买下一间50平米的小窝。自己在小屋里平平安安消消停停的度过了余生。大爷,你读过很多书,也见过很多世面。你说,是中国老太太做的对还是美国老太太做得对?哪个老太太的做法可取?”
白天明平和地说:“大侄女儿,这个故事我也听说过。也仔细想过。不能说哪个老太太对哪个老太太错。往大了说,这是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观念。往小了说涉及到两个人的不同世界观。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你就明白了。古时候有这么哥两个,大哥叫赵本,小弟叫赵坚。大哥本分厚道,小弟尖滑灵活。真应了那句古话,一树之枣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一天当街来个卖猪肉的,小弟买了二斤。告诉大哥,外面来个卖肉的,我刚买回来,你快去买吧!大哥赵本说,我不买,没钱!小弟说,没钱不会借?将来有钱再还呗!我就是朝二老髈家借的。赵本说:我不借,你不还呐!赵坚走了。就这样,哥俩两种不同的过日子方法。大哥是量米下锅,量布裁衣;小弟是跟着形势转,没钱就借,有钱再还。开始时,东邻西舍串换来往,日子过得挺活润。赵坚也是守信用,总能及时把钱还上。邻里乡亲也都信任他。可是,这年春天大旱秋天大涝,颗粒无收。赵坚家推不开搡不开,要账的整天不离门。赵坚慢慢的适应了。他突然发现,耍钱是个来钱道,而且来的快。初出茅庐赢了,老婆汉子欢天喜地,欠人家的债也还上了。这更助长了赵坚的赌性,明天输了,老婆汉子垂头丧气,互相埋怨。这让赵坚的心里很纠结。他媳妇一边怂恿道:豁不出孩子套不住狼,就你这样小打小闹慢慢的还不让人家给你衔拉光了。赵坚一想也是,不拿出胜败在此一举的决心能发大财吗?他加大了赌注。仍然是时输时赢。他赢钱心切,几场下来,他被折磨得精疲力尽焦头烂额。小脸焦黄,萎靡不振。他大哥依然过着衣食无忧平淡无奇的生活。咱们屯中也有这样的人,有了就花,没有就借,有了再还。只要这个链条中的《借》与《还》这两个环节不发生断裂——即能《借》又能及时《还》,这种日子就能持续下去。可是,居家过日子,谁能保证永远能借到钱,又能准时还上钱?有一处断了,便会万劫不复。弄不好家破人亡。这是多么大的风险!中国人向来讲究《量入为出》、《水不来先叠坝》成语叫《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样就能使我们永远生活在有准备之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反之,《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没有在掂对》、《拆东墙补西墙》、《亡羊补牢》式的生活方式,总把困难和危机留给明天,忧心忡忡慌慌不可终日,那不叫过日子,那叫混日子——说得不好听点,那叫混吃等死。回到开头的问题,美国老太太享受着物质生活,享受的过程中带着房贷的强大压力活着;中国老太太过着省吃俭用的艰苦的物质生活,却是无债一身轻,精神上无压力。这二选一的问题,就看你能承受精神上负债的压力,还是物质上能承受口积肚攒省吃俭用的艰苦生活了。要是我的话,我宁愿住在自己的猪窝里,也不负债住高楼大厦。但是,要是为孩子结婚,那就另当别论了。”
白新燕听明白了,“大爷,我听的意思是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做法没有谁对谁非,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法。美国老太太享受生活,承担风险;中国老太太量入而出量力而行,不给未来留负担。就看你咋想了。”
“对。”
“大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