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许国栋的首肯,楚昭昭转身对刚才那个说她没读过大学的人,说道:
“我的确没上过大学,但我从小学到高中,每次考试都是全校第一,就因为你口中的那套选拔制度,没给领导送礼,所以没能去上大学。”
楚昭昭转身对着主席台,继续道:“领导若真想听听咱老百姓心里最真实的声音,不妨乔装去群众中间随便找个人来问一问。
大家都在私下议论,想要上大学,必须走关系。
还编了一套顺口溜,有了烟酒票,大学校门是我家;没有烟酒票,考试第一也白搭。”
楚昭昭这顺口溜一出,立刻引起哄堂大笑,等大家笑够了,她才继续说道:“笑吧,大声地笑吧。”
突然又话锋一转,声音低沉:“我只觉得悲哀,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悲哀,而是大多数有志青年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说完这最后一句,楚昭昭便直接坐下了。
在座众人瞬间鸦雀无声,最后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带给大家的却是振聋发聩的无声呐喊。
终于,有人决定接下楚昭昭递过来的接力棒,勇敢地站起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大概意思跟楚昭昭差不多,不过他举了一个身边的真实例子,就是某某领导家的儿子,文盲一个,拼音都看不懂,竟是个名牌大学生。
有了一两个人带头,大家发言的积极性便逐渐上来了,许国栋也会时不时说两句不偏不倚的话鼓励大家。
最后,那几位热衷拍领导马屁的人,都不敢再说话了。
因为有人说散会后,要去他们单位举报,看看他们家的大学生是不是送礼送出来的。
激起这层水花的楚昭昭,则深藏功与名,安静地听着大家说话。
民愤不是突然爆发的,大家心里都压抑得太久太苦,楚昭昭稍微给他们撕开一个口子,他们便自己喷涌而出。
当然,这只是一个非正式会议,大家的意见虽然都被记录在案,会后也签字按了手印,但最后结果如何,没人知道。
楚昭昭也不知道,她已经做了她能够做的,不过,她还是相信政府,不会让真正的人才永远埋没,国家发展肯定是需要他们的。
许国栋非常庆幸自己邀请了楚昭昭来开会,效果比他想象中的要好。
想到楚昭昭学习成绩如此优秀,竟没能去上大学,许国栋觉得有些惋惜。
散会后,他特地叫许俊生先去留住对方,让楚昭昭等他这边弄完,想找她说会儿话,许国栋打算推荐对方去上大学。
现在的政策还没有改,许国栋也只能采取“推荐+批准”的方式。
楚昭昭有些受宠若惊,不过还是婉拒了,因为现在就算去了大学,也没有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就是一个教师资源的问题。
不是说现在留在学校里的那些老师不好,只是他们也没办法,为了将就文盲学生的水平,他们只能教一些浅显的知识。
因为教深了,也没人学,恐怕还会给他剃阴阳头、搞批.斗,说他宣扬资本主义什么的。
这样的环境,怎么可能学得到真本事,还不如等明年高考恢复,高校环境整顿完毕,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专家教授也从农场回来了,到时候再去上大学。
楚昭昭见许国栋思想开明,并不像其他领导那么古板,私下说话就大胆了许多,竟直接说出了“恢复高考”四个字,听得对方一怔。
许国栋之前虽然想要改革,但也没想改得这么彻底,毕竟高考已经断了将近十年,想要恢复,必须要有一号首长的同意。
他一个教育部的副部长,可能还没这么大的本事。
但经楚昭昭这么一说,好像有粒种子在他心中悄悄生根发了芽,让他忍不住去思考这种可能性。
许国栋爱惜人才,尤其喜欢楚昭昭,见她不愿意这时候去上大学,也没有勉强,然后又关心起她的生活来,询问她有没有工作,生活困不困难之类的。
楚昭昭直接告诉对方,她现在在集市上摆摊,生活还行,并没觉得摆摊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但许国栋自动脑补了对方家庭条件困难,等问了家里的情况后,更加不相信她说的“还行”,硬要给她介绍工作。
楚昭昭盛情难却,推脱不掉,只好答应。
不过,许国栋并没有走后门,只是给楚昭昭推荐了一个工作机会,至于最后是否能通过招工考试,还得看楚昭昭自己的本事。
楚昭昭离开后,许国栋还在忍不住跟孙子许俊生感叹说:“楚昭昭这同志不错。”
许俊生苦笑,何止不错,那是相当不错,只可惜他已经没有机会了。
秦明骑自行车载着楚昭昭回家,心情激动,觉得媳妇真厉害,能让那么大的领导主动介绍工作。
至于楚昭昭能不能考上,那必须能考上啊,楚昭昭现在在秦明心里,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