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上工的钟声就敲响了。
今天是交公粮的重要日子,覃虎先安排少部分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在队里,进行清理田地等活动。
秋收过后,大的秸秆已经拉出地里,作为猪饲料或者用来当做柴火了。现在要做的,是将地里的秸秆残渣和落叶等清除出去,这些既可以用来沤肥,又能为下一季度粮食的生长腾出空间。
其余的大部分青壮年男女,则被分配去公社交公粮,秦思敏也在其中。
王家塬大队目前没有拖拉机,今天大队里所有的车都出动了,牛车、驴车、马车、骡车,驴车,还有独轮车、地排车、架子车等。都拉到了粮仓门口装粮。
装粮食前,社员们算好要交多少斤,自己先称下重,然后比要交的多拿一些,以免到时候不够还要返回来拿,然后才拉着去装车。
秦思敏被分配到一辆架子后面推车,她帮忙把粮食装在架子车上,用麻绳扎牢。所有车都装满后,剩余的粮食只能依靠竹筐和扁担,肩挑步行。
为了调动社员们挑公粮的积极性,覃虎这个生产队长早就定下了规矩,挑100斤公粮的,生产队给记满工分10个工分,每多挑10斤就增加1个工分,有些青壮年男性社员,比如钱衡等人,甚至能挑到180斤左右。
所有需要交的粮食全部都装好后,众人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其中,男人负责拉车、挑扁担等重活儿,女人则在后面推车、帮忙扶着粮食不掉下来。
秦思敏就是做这个活的,这个活儿不算辛苦,一天能挣6个工分。
虽然王家塬大队离的公社不算远,但是需要翻过一座山。山间的小道崎岖不平,就是空手走在上面,都挺累人的,何况还要负重登山。
虽然此时已经快要入冬,天气不像夏天那么炎热了。但是众人还是很快被汗水浸透了衣衫,挑扁担的人肩膀被扁担压肿了,但是交公粮的社员们还是不敢停歇,一口气到了山顶,才放下各种车和扁担喘口气、用毛巾擦擦脸上的汗水后,略作休息便很快便再次拿起公粮下山。
在去往公社的路上,秦思敏已经陆续看到了好几波其他公社的交公粮队伍,都是附近村子的人,偶尔遇到相识的大家会互相打着招呼。
由于交公粮有严格的时间要求,按照上面规定,整个永丰公社,都要集中在3天之内,把所有的公粮全部交完。并且永丰公社只有一个粮站,全公社的粮都要交到这里,所以交公粮的任务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
王家塬大队跟永丰公社只隔了一座山,算是离得比较近的,据说有些离得远的大队,社员们天不亮,就得带着干粮、水壶,拉着粮食赶往粮站,常常是在粮站等候一整天,才能把公粮交上去。
一行人到达粮站的交粮点后,前面等待交公粮的队伍,已经排起了一条长龙。
其他公社农民的拖拉机、牛车、马车、驴车各种车辆,还有用扁担挑着粮的人,在门口排成很长的队伍,把粮站所在的整条路都排满还不够,甚至拐过去还有人在排队。队伍中的农民都焦急地等待着、交谈着。
周青青告诉秦思敏,虽然交粮共有三天的时间,但是第一天是人最多的。因为粮站负责验收公粮的工作人员,都是很严格的,不仅要认真称重,确保公粮的重量是达标的;还要不断检验粮食质量,比如粮食的水分含量、里面是否含有杂物等等。
验收合格的粮食,粮站才会接收,如果粮食不达标,还得拉回去重新晾晒、去除杂物、或者重新换一批粮食,然后再重新交。
所以,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上交公粮,社员们都会选择第一天来交,这样,万一不合格的话,还来得及回去处理。
就这样,秦思敏边等待边跟人聊天,直到傍晚时分,王家塬交公粮的队伍,才移动到粮站附近。
粮站在这个年代算是很气派的,秦思敏看到了用青砖砌成的高高的院墙,和黑色的大铁门,上方挂着的牌子上,还写着红色的【永丰公社粮站】几个大字,非常醒目。
粮站外面的墙上还张贴着一张红纸,写着【永丰公社公粮榜单】几个大字,榜单下面已经写了好几个大队的名字,这个就是已经交了公粮的村子。
“下一个,王家塬大队。”随着粮站工作人员的一声大喊,终于轮到秦思敏所在的王家塬大队了。
社员们推着车进到粮站里面,合伙把装公粮的口袋搬到地上,解开扎口袋的麻绳,负责检查的是粮站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秦思敏发现粮站的工作人员很是神气,在那里大声指挥着人们行动,交公粮的农民也不敢争辩,都是顺从地听着工作人员的指挥,生怕得罪了工作人员,自己带来的粮交不掉,不然还要拉回去重新换粮食交,不仅浪费时间,也无法跟村里的父老乡亲们交代。
难怪赵静芳要跟原主抢粮站的工作,抢到后还那么得意,这年头,在粮站工作,确实让人高看一眼。
只见工作人员先打量了一眼袋子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