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脱三天后,所有的稻子都脱完了,放在晒谷场上进行晾晒,整个晒谷场上一眼望去金灿灿的。
割完稻子后,就要紧接着把稻田犁一遍,在地里种冬小麦。
这回不像收割水稻一样全民总动员,有一部分人被分配去种麦子,还有去收割高粱的。
秦思敏则被分去掰玉米。
那天听给自己帮忙的王永湖说,掰玉米基本就是两种路子,一种是先把玉米杆全部砍下来,集中到地头统一进行剥玉米、脱粒,晾晒等工作。
而王家塬村多年来一直采用第二种办法,就是先进玉米地,把所有的玉米棒子都掰下来,掰的时候就要把皮剥掉,掰完后再安排人到地里砍掉所有的秸秆。
这样,玉米的脱粒、晾晒等,可以跟砍秸秆同时进行,能节约一点时间。
虽然时令已经过了秋分,天气已经转凉了,但是待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被一堆比人都高的玉米杆围着,还是热得浑身是汗。
秦思敏参加了将近半个月秋收的,突然觉得自己以前一直抱怨的工作,已经无比幸福了,起码她可以待在舒适的空调房里,每天干干净净的。想远了想远了,还是认命掰玉米吧。
掰玉米倒是不用怎么弯腰,但是掰完后感觉浑身奇痒无比,这还不算,秦思敏晚上洗澡的时候,水冲过手背的时候,一阵猝不及防的疼马上袭来。
等秦思敏擦干,才发现手背上已经有了一条条细细的血道子,应该是掰玉米的时候划的。只是白天手上不干净,没有看出来,也感觉不到疼,晚上被水一冲,疼痛马上浮现出来了。
秦思敏赶紧从「快购」下单了一盒药膏,涂上以后那种冰凉的触感才稍稍缓解了手背的疼痛。
秦思敏边涂边仰天长叹,天杀的老天爷,招呼都不打一个,就把人弄到了这里,还要每天下地,别人小说里还有灵泉可以缓解,而自己只能在这里硬扛。
不过抱怨没有用,还是只能认命地干活儿。
玉米掰完后,正好之前晒谷场的稻子也晒得差不多了,把稻子收起来装仓后,正好腾出地方来,第二天脱玉米。
秦思敏被通知明天一早,去晒谷场集合,给玉米脱粒,有一部分人则留下来,砍地里的玉米秸秆。秸秆砍完收走了,还需要有人把玉米地过一遍,检查有没有掉落的玉米,全部收集起来,这项工作一般都是交给村里的小孩来做。
第二天到达晒谷场后,秦思敏看到整个厂里只有三台玉米脱粒机,她不由得自己低声嘀咕道:“就三台,这得脱到猴年马月啊。”
站在她旁边的白珍娥悄悄跟她说:“咱们这里是稻改区,这几年种玉米的不多,整个公社就只有三台电动玉米脱粒机,不过你放心,那边还有手动的机器。”
秦思敏了然地点点头,她知道这个年代生产力低下,干活主要靠人力和牛马骡子等牲口,机器只能起个辅助作用,只是没想到只有三台。
秦思敏顺着白珍娥的手看过去,果然晒谷场的另一边,还放着一排手摇的机器。
覃虎过来给大家分配任务,被分配到电动机器和手摇机器的人,都去脱粒了。
秦思敏好奇地观察了一下那个手动脱粒的机器,是要把玉米的一头插到一个椭圆形的孔里,然后用一只手扶着玉米往里面推,另一只手则匀速地搅动,随着搅动,脱成粒的玉米就都掉到了下面的篮子里。
“剩下的其他人,都去最西边脱玉米。工具自己挑。”覃虎的话打断了秦思敏的观察。
说完,覃虎就拿过一个大麻袋,里面的东西都一股脑儿倒进一个篾条编制的大笸篮里面。
秦思敏看到那一堆工具形形色色,有叉子、筷子、勺子、螺丝刀等等。剩下的人瞬间挤上去挑起了工具。
秦思敏还没想好选什么工具,白珍娥已经迅速地从里面挑了两把螺丝刀,招呼着秦思敏:“婶子给你拿上工具了,走,咱们到那边,婶子教你怎么用。”
两人找了个位置坐下来,白珍娥给秦思敏演示起怎么用螺丝刀剥玉米粒。
首先螺丝刀需要这种一字型的螺丝刀,将螺丝刀的“一”放平,螺丝刀口对准玉米粒的根部,用点力插下去,然后顺着玉米粒生长的方向往下推,推完一列玉米后,重复以上步骤,等剥除2~3排的玉米粒之后,剩余的玉米粒,便可以很轻松的用手掰下来。
由于一字型螺丝刀的刀口宽度。与玉米粒大小基本吻合,而且螺丝刀前面的头是由质地坚硬的金属做的,用这种方式剥玉米,可以轻松剥除。
秦思敏学着白珍娥的样子,很快就上手了。这个活儿是她最近最喜欢的,两人一整天边剥边聊,时间也没有那么难熬了。
玉米晒干装仓后,秋收工作基本已经接近尾声了。重要的农作物如水稻、玉米、高粱等已经全部收割完成,冬小麦也种上了。接下来主要是收割大豆、棉花、地瓜,还有南瓜、萝卜等蔬菜。这些东西都种的不多,收起来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