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轩书院 > 女生耽美 > 从迎娶齐国公主,再到天下之主 > 第153章 小圣贤庄的主题(续)

第153章 小圣贤庄的主题(续)(2 / 3)

“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汤、武之王也,不脩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君无疑矣!”

韩玉品酒的动作一停,对于韩非所说之言可谓是印象深刻,因为这是《商君书》的第一章《更法》。

嬴政这位素未谋面的秦王送了韩玉整整一整套抄写出来的的《商君书》。

上面还是荀子的《王霸》,下面就变成《商君书》第一章《更法》,韩玉内心不得不感叹韩非还是走上了法家之路。

因为这段话的意思是指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

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袭,又有什么礼制可以遵循呢?

伏羲、神农教化不施行惩戒,黄帝、尧、舜虽然实行惩戒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法令。

礼制和法度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法制、命令都要顺应当时的社会事宜,兵器、铠甲、器具、装备的制造都要方便使用。

治理国家不一定都要用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

商汤、周武王称王于天下,是因为他们没有遵循古代法度才兴旺。

殷朝和夏朝的灭亡,是因为他们没有更改旧的礼制才覆亡的。

既然如此,违反旧的法度的人,不一定就应当遭责难;遵循旧的礼制的人,不一定值得肯定。

《更法》的核心指的就是变法!

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是很包容的,更何况孔圣本身就有问道老子的真实记载。

而小圣贤庄内更是收藏了诸子百家的典籍,再加上荀子本身就偏向法,所以在场没有人在意韩非说商君书的事情。

不过韩玉还注意到春申君的脸色有着一阵波动。

但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而此刻,田建却突然从主位上站立,注视着韩非,大喝道:“说得好!”

“不愧是荀子的真传弟子,一番见解让建大开眼界。”

“太子殿下谬赞了!”韩非谦虚的行礼出声道。

“有了自己的领悟和见解,没有白白浪费这些日子读的书,还有为师的教导。”

荀子也是赫然开口,对着韩非称赞道。

荀子这开口就是为韩非站台。

韩玉也是出声称赞道:“名师出高徒,韩非深得荀子真传!”

说好话又不需要付出什么,韩玉自然是能说就说了。

“王叔多赞了,都是老师教导有方。”

韩非谦虚的说道:“非还需要多听诸位先辈之言!”

【先辈:指尊称年龄或辈分较长的人】

龙阳君眼中仿佛只有桌上的水果和点心,根本不想发言。

韩玉也没有什么自由民主,而是开口说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一段话出自《礼记·大学》,其意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切都是从修身开始,而修身则是获取知识!

知识改变命运!

这一点,韩玉是百分百认可的。

而到这时,大殿上只剩下春申君未开口了。

至于主位上的田建和言語,更像倾听的裁判。

春申君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开口缓缓讲述起了屈原投江时遇到渔夫之事。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这则故事表达是屈原面对楚怀王、顷襄王这样的昏君,其抱负与志向无法实现,加之群小的谗害,因而愤感不平不愿,看着楚地贵族乱政,葬送楚国锦绣河山。

最新小说: 第一宠婚:离婚总裁请签字 复仇女神:总裁,来撑腰 后大悔!养成系死对头他赖上我了 闪婚蜜爱:厉先生的契约妻 穿越之庶男从命 不娶卿,此身宁可孤独一生 换亲又如何?病娇王爷跪求我当主母 捉妖小仵作 总裁霸爱:医妻不好惹 剧组门口捡个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