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涣独身到了引香阁门前,大门紧闭,里头一片漆黑。
他看了一眼,离开了。
海月楼阁楼,凌千有些焦急地踱步,听见平稳的脚步声从外头传来,心下大定。
“公子您可算回来了?”见到孟涣,他只觉得一晚上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孟涣坐下,笑了:“担心什么,我这么大个人,还能走丢了不成?”
凌千心道:您出去时心情这么糟糕还不用人跟着,谁不害怕?
结果一看孟涣,嗯?公子的心情好像好了很多?
“公子是出去做什么了?”凌千这就有些好奇了。
孟涣想了想:“也没什么,就是逛了个街,放了个灯,会了个姑娘。”
听到前两句,凌千还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结果这最后一句惊了他。
凌千心里咋咋呼呼,面上还要维持冷静:“公子您说,什么姑娘?”这话中的震惊语气半点藏不住。
孟涣拿起茶杯,语气颇淡:“会变脸的姑娘。”
凌千心里“啊”了一声,不知如何问了。
孟涣也没给他深究的机会,直接道:“东街上有个灯谜摊,彩头是香料,摊主是师林,把人带过来。”
凌千一下被这突然转移的话题弄蒙了,马上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好的公子。”
孟涣在阁楼上不过等了一会儿,师林就到了。
“公子,”师林走进来,果然是那灯谜摊的年轻摊主。
孟涣很客气:“坐。”
于是师林在他对面坐下了。
凌千瞧着这场景,眼皮跳了跳。
师林从袖中掏出一块令牌,递给孟涣:“还给公子。”
孟涣接过。这令牌就是他方才在灯谜铺给师林的东西,证明身份。
如果说师林是什么时候认出孟涣的,那大概是在孟涣走上前到他面前时。
闻到檀香味道,师林就觉得不妙,果然后面这戴着面具的男子没拿银票,而是拿出了令牌。
“不解释一下?”孟涣看着师林。
师林沉默。
孟涣也不在意,道:“给我讲讲猜灯谜的规则吧,我方才也没仔细听,就听到什么第一次五两第二次十两依次递增。”
一旁的凌千瞪大眼睛,什么灯谜这么贵的?
师林道:“猜灯谜是猜对三个,五个,七个各有彩头。第一个灯谜定价五两,猜错下一个灯谜十两,再猜错下一个灯谜二十两,以此下去。”
这是在解释他们刚刚那胡乱作答的价钱如何算。孟涣点头:“那猜对呢?”
师林回答:“猜对灯谜后的每一次猜灯谜都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将前面猜对了的灯谜数记下,继续猜灯谜,此时灯谜价格就是依次递增后的价格;第二种是选择重新开始,从五两银子开始继续递增猜灯谜,不过前面猜对的灯谜数量作废。”
如果你猜对四个灯谜,第五个没猜对,你可以选择重来,此时你花了一百五十五两银子,得了价值五十两银子的香料,亏一百零五两;如果你不重新开始,那么第六个灯谜作为第五个猜对的灯谜,此时可得价值两百两的香料,可却花了三百一十五两银子,亏一百一十五两。
这样看起来好像无论是重新开始还是继续猜,亏的钱差不多,不过差十两。
可若选择继续猜,猜对五个灯谜还要猜第六个,第七个,想要得到最终一千两的彩头,哪怕后头全部猜对,也要一千二百七十五两银,此时亏的银子可就翻倍了。
这还是只猜错一个灯谜的情况,但凡多错一个,亏的银子不能想象。
所以这样一想,好像重新开始最划算。
其实哪里有什么划算的,除非是真的才华横溢能连着猜对七个灯谜,否则无论怎么样都是亏。
而且亏的实在不算小钱,百两银子猜个灯谜就付之东流。
孟涣想想,都觉得这主意着实奸商。
“这么多银子,竟有很多人随随便便就拿出来猜灯谜么?”孟涣疑惑地问,是他对如今的有钱人不了解了?家底丰厚的人祖辈该是很精明的,精明的头脑是一点也没继承到吗?
“一般人不会花大价钱猜灯谜,但是带着姑娘的很多郎君会,至少愿意猜三个拿五十两香料送姑娘。”师林回答。
带着姑娘的?
孟涣沉默了。
其实他只是因为看见师林,才选择了那个灯谜摊,不是脑子一热。
对,他和那种没有继承到祖辈精明头脑的有钱人不一样。
“今夜该是赚了很多钱?”孟涣有些好奇。
师林摇头:“灯谜摊热闹是因为许多人在看热闹,真正猜灯谜的是少数,而且大多数人猜到三个灯谜就停手了。上元节的灯会不会有很多郎君身上带着上千两的银票,所以他们猜错一个后每一次猜灯谜我都会告知此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