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厂办学校。”方静忙说道,“东沉市千里中学有高中部和初中部,而且都在一个地方。职工儿女不用考试就能入学。”
千里厂就是程建泓和方静的单位。
方静:“我和你们爸爸打听过了,千里中学在市里也是比较好的学校,去年高考考上大学的也有60个人。”
60个人不少了。
宁市一中,去年高三的学生共有300人左右,预选结束后,只有59个人能参加高考,而参加高考的这些人中,最终共有一半的人考上大学。
按照升学率来算的话,50%也很高了,但是实际上也才30人不到。
宁市一中还是宁市排名前三的中学。
程筠听说赵盼娣是学校第五名,她的志愿大学填的是帝都的某所学校,也被成功录取了。
程筠自己没意见,她看向程朝:“你呢?”
程朝一脸迷茫:“我不知道。”
程筠问:“爸,妈,你们什么时候调过去?”
“春节后。”
“那我们春节后给你们答复也来得及吧。”
方静心中一急:“你们不想去吗?”
“只是有些突然。”程筠笑着说,“如果不急的话,让我们好好想想吧。”
程建泓在桌下握住方静的手,对程筠和程朝说:“嗯,确实太突然了。但是春节后有些来不及,一周后可以吗?”
程筠:“可以。”
这事就算是暂时揭过了。
晚上,程建泓去了程志强和李秀兰房间聊了很久,程朝也找程筠聊了很久。
“姐,你想去吗?”
“我已经做好决定了,但是我先不告诉你。”
“为什么啊?”
“我不希望你受我的影响。”程筠说,“自己做判断吧。”
程朝耷拉着脑袋:“也是,你肯定希望我去。”
程筠好笑:“这么肯定?”
“因为东沉市的学校肯定比我们这里好啊。”
程筠不语。
因为程朝猜得很对。
以前的程筠在听到父母说,你要好好学习,学习是为了你自己好,像是这类的话,她都有一种叛逆的情绪。可是在工作后,她觉得这是真理。
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但是好好学习肯定是没错的。
程朝突然想到某件事,他嘿嘿笑了两声:“姐,如果转学了,我是不是不用写寒假作业了?”
程筠:“……”
虽然但是,好像确实是这样。
一周后,程朝做出决定。
听到两个孩子都决定要去,方静脸上露出笑容。
程建强和李秀兰很是不舍,可是想到寒暑假,几个孩子就回来了,又觉得有了盼头。
转学的事情是方静亲自去跑的,春节之后,程建泓和方静现在原厂办好了手续,这才带着程筠和程朝坐上了前往东沉市的火车。
离开宁市对于程筠的工作倒是没有影响。
唯一麻烦的一点,可能是明年四月份她要提前回到原籍参加高考预选。
*
东沉市不亏是省城,火车站比宁市大太多了。
人来人往。
昨天在火车上睡了一晚上,程筠有些没睡好。
四个人一人提了两包行李,乘坐公交车到了员工公寓。
到了之后他们才发现,公寓是新修的小区。
他们住在靠里一栋的顶楼,家具齐全,但是有些脏。
几人打扫了好几个小时,才能住人。
第二天,程建泓和方静去厂里报道。
程朝还有些懵逼地坐在客厅餐桌前里。
客厅没有沙发,有几张椅子,和一张餐桌。
程筠一走出来就看到他一脸懵的样子,不由笑出声。
“要出去逛逛吗?”程筠问。
“去哪儿?”
“就附近随便走走吧。”
厂里的员工公寓距离工厂步行也就10分钟左右的路程,学校在另一个方向,差不多也是十几分钟的路程。
能骑车当然会快很多,但是并不方便把自行车带过来。
程建泓和方静直接把他们的车卖给了厂里的同事,现在家里还有两辆自行车。
程朝倒是舍不得自己才骑了半学期的新车。
千里厂的位置并没有在市区,而是在东沉市一个郊区县。
不过就算是郊区县,街道上偶尔也有小轿车和面包车路过。
程筠和程朝沿着路边慢慢走着,千里中学很好找,路上就问了两个阿姨就找到方向了。
因为正在放寒假,学校大门紧闭。
初中部在学校右侧,高中部在左侧,共用一个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