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山把唐梨她娘准备好的干粮揣进胸口,这样方便保暖。
“柔娘,梨宝,我走了”
“夫君注意安全。”
“爹,你上山要小心,安全为主啊。”唐梨担忧着。
“放心,你爹我几十年的技术了。”说完,唐大山便带着两条猎犬,大步走出大门,今天出门的时间不算充裕,因为他打算去邻村西河村的山看看。
姜柔准备去做早饭, “梨宝,饿了没,我去做早饭,你回房再睡会儿。”
唐梨想和姜柔多呆会儿,便用撒娇的语气,边说还边蹭了蹭姜柔的袖子。
“娘,我想和你一起去做饭。”
姜柔听着心都快化了,感受着女儿第一次给她撒娇:
“好好好,走吧,和娘一起,帮娘烧火。”
唐梨就知道她娘肯定吃这一套,内心给自己比了个耶。
进了厨房,唐梨发现这个时代的厨房和现代乡下的厨房真的很类似。
进门一个灶台,一个大水缸,旁边是烟囱,靠墙有个木柜,用来存放碗筷、调料和储存粮食。
初冬的清晨,还是有些冷的。
姜柔叫唐梨去烧火,也是为了让她暖暖身子。
唐梨知道她娘的好意,也没有拒绝,勤勤恳恳的坐在灶台下烧火。
她先用易燃的树叶把火引燃,然后在传些木材树枝进去,很快就把火烧旺了。
以前她在乡下呆过,对于这些很是熟练。
柴火噼里啪啦,家的味道就在这一刻。
姜柔站在灶台前淘米下锅,白花花的大米倒入锅中,加水盖上锅盖。再拌个野菜,热上昨天的几个馒头,等粥好了就可以开吃了。
大白米在这个朝代可算是精贵,一斤白米就可以换两斤杂粮。
这里虽然种稻,但是税收后,农户们都极少的留有白米自家吃,大部分都去粮行将白米换成两倍的杂粮。
村里地少人多,土地贫瘠,产量不大。
每年的收成很少,税收后粮食也仅仅只够一大家人不饿,换成杂粮后要吃的更饱一些。
本就靠地吃饭,农户们不吃饱点怎么种地。
其实不光唐家村,整个大庆国的土地都是一样的情况,务农耕地是最辛苦的。
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夜忙碌不停歇。
天灾人祸,有时候还得看天吃饭。
唐家村,一百来户日子紧巴巴的多的是,能日日见油荤的更是少之又少。
唐家还好有唐大山在,唐大山能打猎,常常开荤日子要好过些。
粥熬好后,唐梨灭了灶膛里的火,把手洗干净,帮着姜柔把饭菜端到堂屋的桌子上。
唐家的房子是个典型的凹字形,坐北朝南,中间是堂屋。
堂屋正对着大门,可以看见前院的风景,院子里有一颗大树,夏天可以纳凉。
堂屋和主屋、灶房连成一片,堂屋在中间,面朝堂屋左边是主屋,右边是灶房。西边有一个卧室,东边也有一个卧室。
早些年唐大山只修了卧房、堂屋、灶房。后面有了唐梨,又修了西厢房和东厢房,和矮的院墙连起来就形成了一个院落。
唐梨住在西厢房,东厢房是空房现在用来堆放杂物,灶房和东厢房之间有个过道可以通往后院。
后院不大,喂养的是一些鸡鸭和堆放柴火。
堂屋正中间放着一个正方形的木桌,四周放了三条长凳,刚好是一人一凳,还有一条长凳给放门口屋檐下,方便平时休息。
大庆国以孝道为先,老人在不分家,若是万不得已要分家,还要请德高望重的人公正,从此一刀两断。
像祖祖孙孙一大家人住在一起的是惯例,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都有。
高官商户之家吃饭自然不成问题,房间大的,还可以分成几桌,粮食也够。
村里大部分人口,都不像唐家这么简单。
吃饭的时候,一个凳子上可能要坐两到三个人,一家人挤在一起,空间狭小,很是憋屈。日子也过的紧巴巴的,一张张嘴都得吃饭,几代人矛盾多,闲话也多。
堂屋桌上放着两个盆,三个粗陶大碗,两双筷子一个勺子。
一个盆里装的是刚煮好的热粥,粘稠热气腾腾的,散发着白米的清香。另一个盆里装着是粗粮馒头,还有一碗下饭的凉拌野菜,清爽可口,十分下饭。
唐梨把热粥盛到粗陶碗里,递给姜柔手里:“娘,吃饭了。”
姜柔现在才真的有感觉到,意识到她的梨宝真正的恢复正常了。
平常都是她带着梨宝,梨宝虽然痴傻,但是不哭不闹的,她做事时梨宝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她。
但是吃饭,洗漱,穿衣都需要她帮忙。
现在,梨宝可以流利的说话,利落的烧火,熟练的给她盛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