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桐华台回来后,虽然有卫家人从河东过来一事的打扰,卫昭还是记得自己说过要帮着宋暮云正正派派地从南阳侯府走出去的。他一边应付着卫家人,一边找人着手此事。
他想的办法,便是从宋暮云的二弟、南阳侯夫妇宠爱的儿子宋朝阳处着手。
苏夫人煞费苦心地打压宋暮云,为的什么?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宋朝阳继承这南阳侯府的一切。当初宋父压不住南阳侯娶苏氏入府,又担心自己走后嫡长孙没人照应,挣扎着入宫在帝王前为自己的嫡长孙早早地求来了南阳侯世子之位。只要宋暮云不犯什么大错,看在宋父的情面上,有延庆帝的帮衬,宋暮云世子之位妥妥的。这也就是苏夫人为何致力于毁坏宋暮云名声之事孜孜不倦。宋暮云名声坏了,让帝王厌了,南阳侯改立世子的折子呈上去才有用。
扬扬止沸,不如抽薪灭火。苏夫人既然是为了宋朝阳,不如以其道还于其身。
苏夫人与南阳侯生有一女一子,宋晚烟与宋朝阳。宋朝阳比宋暮云小了七岁,是南阳侯盼了许久才来的幺儿,生来得宠,如今也有十七岁了。
与宋暮云早早就成了亲早早就有了房中人不同,苏夫人对这个宝贝看得很紧,宋朝阳院中的人手都是她亲自过目选定,侯府中的众人都被她一再敲打,谁要是不长眼想要勾搭调唆一下宋朝阳,那下场必然只有一个:打死不论!
但是,这样就真的管教住了一个少年的向往之心吗?答案是否定的。
宋朝阳今年已经十七岁了。太子(祖)开国之后,当时的开国皇后曾教导世人不要过早成亲,那样对孕育子嗣不佳,行冠礼后代表成人,男子生长发育稳定,才是成亲的最佳年龄。女子最好也是到十八岁孕育子女为佳。皇室对开国皇后这番言论还是推崇的,从之后的太宗开始,成亲时基本都是在冠礼之后。便是有早些的,也是满了十八岁后才举行的婚礼。而皇家人并没有因为成亲晚而子嗣稀少,相反,当时的皇室可谓是多子多孙、枝繁叶茂。然而这一习惯在高宗朝后期被打破。盖因当时诸皇子之间的动乱和夷妃的祸害,高宗十三个儿子最后竟只留存了两个(他不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在广禅寺出家了),且俱是身子孱弱的,其中一个还无法孕育后代。世祖继位后,为了血脉的延续,广纳妃嫔充入后宫,然而仍只有之前在王府时生下的一个儿子。儿子身子跟老子一样不好。世祖便早早替他娶了太子妃,生怕哪一天他走了连个种都留不下。世宗再继位,依旧只生了一个儿子,那就是今上。还好今上比他老子和老子的老子争气,有三个儿子。然而,仿佛是受了诅咒,三个儿子里面,成亲这么多年,孙辈里竟只有信王世子一个男丁。
连着两代帝王成亲都早,今上给自己的儿子娶亲更早--昭怀太子和成王还正常些,同世宗和今上差不多,十六岁娶的太子妃和王妃,宁王和信王却十三岁就出宫开府娶亲了。
上有所好下必随之。在帝京高门,像顾松那样十八九岁才准备给自己的嫡长子娶亲的可不多--贵妇们还议论若不是顾少宣没有早点成亲,何至于身后连个子嗣都没留下?要知道他和当时的定北侯府寇清颜可是订亲几年了,偏两家商议要等子女大点才成亲,生生拖出问题来了不是?
所以说,论理,宋朝阳已经十七了,早该娶妻生子了才是。偏生苏夫人东挑西选的定不下来,一直拖着,又不肯给他在房中放人--她自己早早地挑人到宋暮云房中是为了祸害他的身子和名声,当然怕自己的亲儿子有样学样。
然而,他老子是好颜色的,他老娘是好颜色的,宋朝阳,被他母亲防守管教得再厉害,也挡不住他那一颗,同样好颜色的心。他在家中能看不能吃,一颗心像煎熬一样抓心挠肺的看着自己的哥哥享齐人之福,虽不敢明着反对自己的母亲,私底下跟着一帮同事拈花惹草的早不知尝过了多少青楼中的女子艳帜高张的妇人。他只是不敢招惹未成亲的女子,怕给自己惹上身了甩不掉被自己母亲知晓。他知道自己母亲的打算,想要选个身世上佳的名门贵女成为他的助力。
十七岁的宋朝阳同帝京其他勋贵子弟一样在羽林军中效力,是青羽卫中的一名羽林郎。太府寺卿卫大人卫昭是驸马,又是翩翩佳公子,才情好,性格温润,又不是个拘于教条的,勋贵子弟有什么诗呀词呀画呀的需要帮手的,找上门来不仅能帮得恰到好处,还能紧守嘴巴。因而在勋贵子弟当中人缘很好,他们也喜欢在他面前八卦。所以宋朝阳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苏夫人想拿捏宋暮云的婚事为自己所用,又因为这一次南阳侯黏黏糊糊的老下不了决心,又担心拖的时间太长有什么变数,索性想来个生米煮成熟饭,到时候宋暮云想不想娶都只能娶了。卫昭就是想借苏夫人的局让她偷鸡不成蚀把米,再让宋暮云来个“愤而离家”。
卫家人是七月底来的帝京。之后一直住在庆喜坊。长宁公主萧婉一惯不爱外出结交,也不像别的世家贵妇那样爱办个什么花会诗会的凑热闹,也没有带着卫老太太们出席个宴会介绍给帝京高门。卫昭保持着休沐日前去给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