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9 章(2 / 2)

憋闷,最后却是叫了心腹之人,去继续追查那些嫌疑最大的几个人,“一旦有确凿证据,便依律法把所有人都抓起来。该诛杀几族就诛几族。”如此严重的问题,不施重刑,他们根本不当一回事。

阎寻养伤的这些日子里,皇帝又赐了他许多金银财宝还有药材,叮嘱他好好歇着,等养好身体了,再回边疆不迟。

也是因为他有伤,便没有跟着殷山长他们回乡去。不过宋连与陈云芳就留下,甚至是居住的元老大人府里。

殷山长叫他们不要出门,不要让别人知晓他们是阎寻的好友。不然,那些躲在暗处的小人,怕是会使手段把他们刷下来。

元老大人却是思索了一番,直接上奏请皇帝点派中立与正直的大人做监考官以及批阅卷子。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了暗地里的徇私舞弊。

对那些世家大族不喜的皇帝自然是同意的。他还特意在朝会上警醒大臣,“此次会试,凡是参加科考的举子的卷子,最后都要收进宫里来,朕会领人抽查。若是发现有人做手脚,动手的还有背后指使的,一律斩首示众,全国广而告之。他们的子孙后代,永世不得参加科考。”

大臣们听罢了,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皇上这招也太绝了吧?

更绝的是,皇帝最后还道:“在此,朕也再次跟你们说,叛国投敌的,夷灭三族,三族之外,九族之内,永世不得录用。”

这一日,朝廷内外都在讨论皇帝为何忽然变得如此残暴。难不成是因为哪个奸臣进谗言了?

也是可笑,皇帝这番为国为民之举,却被归咎为谗言之果。

皇帝听了,被气笑了,“给朕也留意说这些话的人。”

又过了一个月,阎寻伤口愈合甚好,太医也说了他康复得较好,皇帝就准了他去边城的请求。

随着一起启程的,就有那位当初指责阎寻对贼寇不仁的那位姓杜的大人。

唯有他而已。其他人都走关系甚至找了许多的事情推脱掉了。

皇帝与阎寻是杀鸡儆猴,但是鸡太少,效果可能不大好。所以在出发之际,皇帝还是指派了另外一名,最近总是挑阎寻刺的罗姓言官。

“罗大人莫要推辞。朕知晓你一向公允,又心怀百姓,往日里也是尽心督促朕与百官。如今请你走一趟,深入了解边疆之况,还有蛮夷之祸,想必也知晓杜大人之意,到底是对是错。愿爱卿莫要辜负朕与将士与天下百姓期望啊。”皇帝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给他戴了高帽,使得他不得不领命。

“微臣遵旨。”他还能如何,自然稳住了脚步给接住了。

只是他也将皇帝的话放在心里不断揣摩着,依着皇帝对阎寻的爱重,还有对杜大人的嫌弃,显然皇上是不喜欢杜大人那番“教化敌军俘虏”的鬼话的。那他要做的,就是搜集将士与边城百姓收到仇敌迫害的真实经历,还有那些俘虏不服教化,甚至是反咬一口的例子。到时候回来打杜大人他们的脸,才能得皇上赏识看重。

想明白了这些,罗大人双眼发亮地盯着杜大人。

那不是同僚,那是他步步青云的台阶啊!

杜大人如芒刺背,抬眼看到罗大人如此,便知道自己此次边疆之行,怕是不会有好果子吃了。

阎寻与徐芝正与皇帝说话,也是被之前的行刺吓到了,皇帝更是直接派了一个太医过来随行。

这个太医还是他精挑细选的呢。原因是这位三十多岁也不曾成婚的程文太医,就是来自边疆。父母都死了,后流浪到京城,被一户农家老夫妻收养长大,幸得机遇,拜了京城名医做师父,学医二十年,医术在年轻一代人之中可是佼佼者。

“皇上放心,微臣一定会照顾好阎大人的。”就冲他为边疆将士与百姓说话,就值得自己去追随。

“好。朕信你。”

皇帝如此恩宠,叫那些人又蠢蠢欲动了,坏心思又涌上心头来。

既然明着干,皇帝会偏心。那不如就找个顶替阎寻的人,天长地久的,总有厌恶他的时候。到时候再让一个人消失,岂不是容易得很?

最新小说: 妹妹一心入青楼,重生后我不劝了 书中自有颜如玉 重生后顾影帝独宠我一人 符国录 杀前夫,嫁王爷,我给腹中孩儿找个爹 斗罗:重生99次后 坐拥大粮仓,饥荒年顿顿飘肉香 斩神:开局坤坤,我为人民代理人 太子命不久矣,卦妃神力藏不住了 穿到古代开川菜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