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
虽然魏宇溱与郑之范已成婚一载,但二人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郑之范流连在外,魏宇溱久居魏府。郑源和郑夫人对郑之范的脾性心知肚明,因此,他们对于魏宇溱也不多加苛求。毕竟,若是换了别人家的女儿,看到丈夫整日里依红偎翠,未成婚便儿女双全,怕是早就大闹起来了。如今,魏宇溱端的是安然接受,岁月静好的模样,他们也没有这份闲心,非得把局面搞砸,她想在娘家多住几天,也就随她去吧,何必要给彼此找不痛快呢?所以,郑源夫妇默许了魏宇溱长住魏府的行为。
随着皇帝年岁渐长,继承人的问题,又被人重新提了起来。事情的起因是,皇帝久无子嗣,于是有朝臣上书,请求皇帝在众位宗室子弟中,择取贤良宽仁、德才兼备者,立为皇储,以安天下臣民之心。皇帝看到这封奏疏,大发雷霆,下令杖责此僚。一来,子嗣一直是皇帝的心头病,他也没少寻医问药,但这么多年过去,依旧是膝下空虚。虽然事实如此,可皇帝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许有人提起此事。这名臣子却把此事挑明了说,戳在了皇帝的伤疤上,无怪乎皇帝会发怒。这位皇帝不是宰相,肚子里面撑不了船。二来,历代帝王,对于继承人的问题都保持了高度的敏感性。因为这是潜在的政敌,是皇位的觊觎者,是权力的分享者。一旦确定了储位人选,必定会有臣子提前登船。时间久了,就会在太子身边聚拢成一个利益集团,甚至能与皇帝抗衡。皇帝如何能允许有人威胁到自己的至尊之位呢?这份上书,触及到了帝王的逆鳞。
但是,这名朝臣受罚后,有越来越多的臣子上书,要求皇帝同意早日立储。毕竟,早日同意立储,他们就能早日下注。甚至有人早就看准了这个机会,想学习一把吕不韦的奇货可居,与宗室结亲,打算押宝,以小搏大。
皇帝又罚了几名臣子,打的打,贬的贬。没想到,结果却是适得其反。为了证明自己的“忠心”与“傲骨”,列位臣工争先恐后地递上奏折,连“社稷不稳”“乾坤不定“这种话都出来了。皇帝实在顶不住朝堂上的压力,只能暂时应允,从宗室中挑取储位的合适人选,先行考察,以观后效。皇帝承诺挑人,却没有答应立储,用的是一个“拖”字诀。众臣见状,也不好将皇帝逼得太过,便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平衡。
虽然是择选,但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宗室子弟都进京来,那人也太多了,也太过耗费精力,因此并不可取。只能是根据推荐选择其中才能出众的,由皇帝下诏,命其进京。
魏宇溱在得知皇帝准备选人之后,思考了一整夜。最终,她决定,让人快马加鞭为元询送去了一封信。
收到魏宇溱来信的元询十分欣喜。他打开信件之后,神情逐渐变得凝重了起来。
魏宇溱在信中告知了他择选的事情。讲完之后,她问他,愿不愿意参加这场择选?
她在信中写了,这场择选,就是一场豪赌。一旦踏进了这个漩涡,就难以脱身了。胜出者,可能会坐拥万里江山。落败者,大概率自身难以保全。
所以,她让他慎重考虑之后,再告诉她答案。是选择继续做将军,还是卷入京城的这场变幻莫测的风云?
元询想了许久,他想了很多。
他为什么离开燕王府呢?因为那里是埋葬他母妃欢乐的坟墓。他要逃出这个腐朽的牢笼。他不想靠他人施舍一口饭吃。他想要凭自己,自由自在地活着。
他为什么选择从军入伍呢?因为他想保境安民,他想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他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为什么会爱上魏宇溱呢?因为她可以听懂自己的琴声?因为她对自己特别好?因为她就像一棵挺拔的青松,再大的风雪也不能让她弯曲服输?因为她是魏宇溱。
如果他加入了这场角逐,被淘汰出局后,他还能回来继续在军中效力吗?应该是不能了吧。他能保全性命,就已经是万幸了。可是,这本来就是一场赌局。哪组赌局是没有风险的呢?收获越是丰厚,风险也就越大。入局者就要做好血本无归的准备。这场赌局没有庄家,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上天开了这场赌局。
如果这座斗兽场内,留到最后的人是他,那无疑他是极为幸运的。但即使最终只留下了他一个人,在他之上,还有皇帝。他要忍受皇帝的猜疑、打压、审判,睡觉的时候,都要牢记睁着一只眼睛。他需要耐心地蛰伏和等待,他也无法预知这样的生活会持续多久。
不过,假设结果是他登上了那个最高的位置,他也会得到很多。
他的手中拥有了权力,能够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能为百姓做得更多,虽然不再驻守边关,保卫疆土,但他可以通过做其它的,来谋求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如果真的做了皇帝,他必须尽全力让百姓过得更好,才能不愧对民众的期许,不辜负肩上的责任。他所盼望的,不正是天下承平,鸿均之世吗?如果能够由自己亲手来缔造,那为什么不敢选择去争取呢?这与他从军的初衷,是殊途同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