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之前,黄芪还回答了打算明儿买包子的人了几个问题。
都是些诸如“明儿还这个点吗?”、“明儿还是这个价吗?”,在黄芪给了肯定的答复了之后,又问了些“这个价格卖几天啊?”这样的问题。
黄芪回了说:“开业头七天都是这个价格,大家放心。”码头上的人才依依不舍的看着黄芪跟黄婶离开。
回到家里的时候,黄琏跟柏哥儿还有耀哥都回来了,三个人正拿着锅上温着的包子,在堂屋吃着。
黄婶看了看天色,赶紧把老太爷还有老太太的药熬上了。
等黄婶回到堂屋的时候,黄芪已经跟堂屋的五个人说了一遍她跟黄婶今天卖包子的经过了,还把赚来的铜板都放在了堂屋的桌子上。
黄老爷子跟黄老太太今天能下床了,此时正坐在堂屋的桌子上,听黄芪说话。
黄老爷子比较理智,对于家中的情况,他心里也有数。
家里现在别说翻修屋子的银钱了,就是日常开销都应该已经没有了。现在他和老婆子能吃上药,家里这一家子能吃上饭,应是老黄拿自己的银钱垫上了。
黄老太太则是比较感性,她有些难受家里现在竟然到了要孙女出去挣钱养家糊口的地步。
黄老太太心疼的看着黄芪道:“芪娘辛苦了。”
说完黄芪,黄老太太又略有些不好意思的看向黄婶,开口道:“翠姑也辛苦了。”
黄婶刚进来就听到老太太的声音,忙摆着手回道:“不妨事,都是姑娘的点子,没有姑娘我哪能行。”
她看着黄老太太还有黄老太爷,两人看起来虽然还有些虚弱,但叫黄婶看来,能下床就是好事。
黄芪等黄老太太跟黄婶说完,就惊喜的拉着黄婶在她身旁坐下。
“黄婶,你看,我们晌午头那一会儿收了足足三十二文钱呢!”
“真的?”
黄婶是真的没想到能收这么多,她们买的那些菜还有豆腐,即使加上做包子用的面,也得赚了有一半多。
黄芪用力的点了点头,虽说赚的不算多,但薄利多销,加上今天是头一天,她们不敢做多,日子久了把招牌打出去了,慢慢的就好了。
不得不说,数钱的感觉就是好!
黄芪看着桌子上的那一小堆铜板,眼睛都亮了,好想再数一遍!
还是算了,柏哥儿还在一旁,不能毁了她的形象。
中午她们吃着包子随便对付了一顿,下午黄芪还是跟着黄婶一起出去买菜进货。
这次买的要比昨天多,黄芪跟黄婶商量了一下,决定明天多做些拿去卖。
买完菜回来,黄婶先忙活灶上还有家里的事,黄芪自己个择菜。
黄芪发现,经过昨天和今天上午,貌似黄婶已经对于她帮着做些简单的活计不再抵触了。
等到黄芪择好菜并且洗干净的时候,黄婶已经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开始在根据黄芪说的法子制作粉丝。
刚开始,没敢用太多番薯,因为黄芪也不确定她说的法子能不能成功。
毕竟,她只是之前在网上扫过一眼,粗略记了那么一点儿。
做晚饭的时候,黄芪跟黄婶商量了一下,她们再攒攒钱,等这个包子生意走上正轨的时候,她们在码头上支个小摊,就在那里现做现卖。
码头上不只有扛活的工人,还有来往的跑船的人呐!
再一个就是,天越来越凉了,虽说家里离码头近,但再过段时间包子拿到码头上的时候应该连点儿热乎气都没了,会影响她们包子的口感。
即使在码头上做工的人们根本不在乎口感,黄芪也不想因为这个就随意对付。
做吃食,做入口的东西,黄芪觉得应该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证产品品质,保障顾客的权益!
这是良心,是良知。
黄婶想都没想就同意了,经过今天上午,黄婶是完全信任了黄芪的生意头脑。
于是,等黄伯晚上回来的时候,黄芪就提了过几天做个小摊,支个招子的事情。
黄伯同意了,说是会抽空寻摸能做的工匠,黄婶也在抽空赶制招子。
接下来的日子,黄芪就跟黄婶两个人每天下午去买菜、择菜、洗菜和和面,第二天上午包包子蒸包子,晌午头上去码头上叫卖,日子逐渐走上正轨。
过了七八天,等黄婶已经会熟练的做粉丝的时候,黄婶跟黄芪两个人就已经做不过来了,主要是包包子蒸包子费时间。
好在黄老爷子还有黄老太太已经病好了,两人都可以帮把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