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夺回兖州的机会,日后实现了统一北方的霸业。
同时期的例子也有刘备,刘备前半生堪称是道德典范,有着远高于同时期诸侯的道德底线。但也正是如此,他才在占据徐州,有机会吞并荆州的时候,错失良机,大半辈子都在被敌人撵着跑。后来年过半百的他,忽然醍醐灌顶,明白了自己的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赤壁之战,接收了剩下的荆州地盘之后,刘表的儿子,也就是原本身体康健的刘琦突然毫无征兆的病死,让刘备终于成了荆州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同时,刘备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图谋益州,拉拢了益州张松作为内应,并且进入益州。就算是同族刘璋把他当自己人,待他极好,又是送粮食,又是送军队的情况下,刘备依旧没有改变吞并益州的想法。
更是在自己图谋益州的计划败露情况下,搭上自己一辈子仁德的信誉,将益州白水关守将骗到酒宴上,上演了一场鸿门宴。成功实现了项羽当年没完成的操作。这才得以在益州长驱直入,直取成都,成就了汉末三分天下的霸业。
当然,这方面玩的最成功的还是宋太祖赵匡胤,利用小皇帝对他的信任,刚拿到朝中的军队,就玩了一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转眼从后周将领摇身一变成为了宋朝开国天子。诠释了什么叫有兵就是朕的道理。(ps:不知为何,一看到黄袍加身就想起了电视剧陈友谅那句:你们可害苦我了)
他们这样拉低道德底线,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会有后人批判吗?
基本上没有。
刘备虽然偷袭了自己的宗族盟友,但还是有很多人选择性忽视这件事,称他为仁义无双,三分天下坚韧不拔。赵匡胤更是不必说,虽然做了欺负孤儿寡母之事,但更多人记住的是他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
反观宋襄公取败仁义。宋楚交锋,楚军正在渡河,宋襄公以宋军仁义为由拒绝突袭,结果楚军渡河后列阵进攻,导致宋军大败。
所以说,突破道德底线对于成功者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甚至可以说是他们通向成功的阶梯。就像近代诗人北岛所说的一样,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若是被所谓的道德虚名所困,放弃了真正务实的选择,那才是真正的愚不可及。
以此在方越看来,若是没有强大的场外因素干扰的话,说不定毫无道德底线的熊家寨真的能够一统青茅山呢。
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