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考虑得甚是周到,我们家已然烈火烹油,外头也不知道有哪些妖魔鬼怪在盯着呢。”言罢庄氏不免觉得亏欠了孙女,赶忙说道:“那大姐儿生辰时我们便自家聚聚贺贺,届时让你姑母她们一家也回来。”
老祖宗发话了这可不是凑趣,庾氏以及刘氏赶忙上前,“我们做婶娘回去可得好好捯饬捯饬库房了,普普通通的东西可配不上大姐儿这花容月貌来着。”
端坐一旁的谢和孺听及祖母和婶母们为自己的生辰发愁,心中难免过意不去,但是念及这是长辈们对自己的疼爱,便愈感幸福。
谢家虽然是当世首屈一指的簪缨世族,但是绝没有其它高门大院的勾心斗角,兄弟姊妹之间更是亲密无间。
谢仲裒在给子孙们起名之时便于其中寄托了对后辈的期望,家族旺盛之根本并非在于才识与富贵,而是在于手足齐心。正如《诗经常棣》有言:“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只是不知道大哥和二哥能否赶得回来呢?”和孺轻声呢喃。
庄氏赶忙拉着孙女的手轻拍安慰,“大姐儿不必忧心,生辰那日恰巧鹤洞书院放旬假,常湛定是赶得回来的。”
“常棣早已来信,届时太子代表陛下在玄武湖巡视三军,他定然是要作陪的。不过囡囡的生辰礼物你大哥哥肯定是记得的,等到及笄礼的时候,咱们定能见到他。”
陈郡谢氏虽然以文识清谈闻名于世,大家辈出。不过自谢仲裒以来,谢氏于军政亦有所涉。谢仲裒本人即曾任江州总督,到了下一代,三子谢植更是任职于威震天下的北府军中,坐镇广陵,对抗前吴。
随着皇子们日益长大,朝堂内外形式愈加复杂。在永平帝的授意之下,谢仲裒安排长孙常棣进入凤阳军中,暗地里成为皇太子在军中的眼线。
在乾朝,门阀士族与皇族的关系既紧密又脆弱,朝堂之上,各方势力互相角逐。谢氏及其姻亲荀氏、庾氏以及桓氏毫无疑问隶属皇党。除此之外,各位皇子背后亦少不了世族的支持。
贤妃所出的皇长子景睿,母族陈留阮氏、妻族弘农杨氏。德妃则育有皇三子景玮,母族晋阳赵氏、妻族范阳卢氏。在永平帝四子之中,四子景钧是坚定的太子党,长子和三子在各自的母族和妻族支持之下各成一派。
明面上看,太子背后的支持者全然不及其余二位。太子生母乃静妃赵氏,出身于一二流世家。后被其母抱养于皇贵妃崔氏,静妃为了拉拢母家,把同样出身于二流世家的外甥女吴氏指配于太子,致使太子表面上的支持者惟余清河崔氏而已。
太子势弱,一直都令永平帝和皇贵妃感到忧心。京中偶有传闻,陛下打算为太子聘娶一出身高贵优渥的侧妃,以平衡朝中局势。
谢府女眷对近日京中传闻无甚在意。陈郡谢氏之女从无为妾先例,想必陛下亦不会把算盘打到和孺身上。福宁院中一派欢声笑语,上下都在讨论着如何操办谢和孺的生辰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