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短短三日张继便将与萧纪此案有关的从犯官员全拿下了。
其中就包括曾派人跟着谢道清到张悯之居住小巷附近的尚书左丞公孙弘桑,大黎官职一二品大多虚设加封,并无实权,四品的尚书左丞已经算是实权高官,更遑论萧纪这个三品的户部尚书。
公孙弘桑帮萧纪的目的简单又粗鄙,户部有钱,萧纪又是个会贪的主,萧纪送了五千两黄金贿赂他,彼此便你拉我扯、半推半就,一拍即合,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
人也一样。
国子监祭酒蔡肇那个老糊涂确实也参与到此事,就是他指点了萧纪儿子选择顶了张悯之的卷子,目的是为了能让自己的次子蔡则宣外放回京后能到户部底下做个实权官职,结果谁知儿子还没回京,老爹先落网了,也是可喜可贺。
当时正巧老滑头韩章在,还难得感叹了句:“可惜蔡大人的拳拳爱子之心用错了地方!”
谢道清呵呵笑两声,道:“恐怕不止如此吧!”
裴珺简洁道:“蔡大人原本还有两年就能致仕了。”
哦,那可能担心自己致仕后家中无可担得起大任的人,所以才病急乱投医出了此番昏招。
谢道清侧身转向裴珺:“朕记得蔡则宣外放在颍州,为六品长史。”
裴珺知道她想问什么,道:“是,臣近几日看过蔡则宣的考课,并无差错,原本这两年是能调职回京的。”
谢道清点点头,就听张继道:“那这蔡祭酒自以为是为了儿子好,没想到是害了儿子,也害了自己。”
谢道清听他话中唏嘘之意颇多,转头道:“张卿认识蔡则宣?”
“是,蔡则宣曾经外放之前与臣同在翰林院修史,臣丁忧在家时也与他偶有书信来往,如今想来,难免有些感慨。”张继眉眼染上一丝伤感,又犹豫道:“臣觉得…蔡祭酒的想法不一定是他所愿。”
谢道清这几天也算对张继有了些了解,知道他不会轻易低头为人求情,默然片刻道:“虽说父与子天然就分割不开,可若是此事真与蔡则宣无关,朕也不会苛责与他,自会酌情处置。”
张继闻言心中一喜,面上带笑:“多谢陛下。”
他能为好友做的恐怕也只有这么多了,只盼对方确实对此事不知情。
过了几日,萧家降罪的圣旨彻底下来,除了科举舞弊,张继还查明萧家还有贪污受贿,族人侵占良田,纵容奴仆大街上出手伤人等多项罪责,谢道清在案几上见到写了这些的条陈,冷笑一声,免费又送了他们家一条——藐视天威。
科举舞弊历朝来都是大罪,光这一条便能要不少人的命,到最后萧纪父子连同公孙弘桑等一众主谋七八人判斩首,萧家纵容奴仆打人与侵占良田的连同奴仆一起打六十大板判流放岭南,无诏不得回京。
至于蔡肇,虽是初犯,但也不能姑息,打了四十板也一块扔到岭南去了。
树倒猢狲散,此事一完,萧氏元气大伤,仅剩的在京族人连同女眷幼子便都回兰陵去了,只盼有朝一日后人能够重新起复,东山再起。
与此同时,觉得此事了结未受牵连的京中其他人也卸了一口气,殊不知谢道清做事秉持着——要不不做,要不做完。
于是张继又查了半个月,最后终于又扒出来三家先帝朝的科举舞弊案,谢道清狠狠秋后算账了一波,此事才算彻底结束。
原本要是真掀起来查恐怕也不止三家,只是时间过去太久,再远的翻出来也不好处理。还是裴珺劝道:“陛下想肃朝堂之风没错,可事事过犹不及,此事已揭到先帝朝,于先帝和陛下日后的史书留名都有损,大黎以孝治国,陛下若是再翻到章德女帝朝此事就不好收场了,陛下想敲山震虎,效果已经够了。接下来朝堂之风如何,还要看陛下如何对待。”
谢道清一听确实也是这个理,遂将此事体面收场,朝会上还委婉地发表感言安了安朝臣们的心,话里话外——别害怕,这事到此结束,以后好好做人,遵纪守法。
要不然她就只能被迫在其位,谋其政——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