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那时候还早,到时候再说不迟。”
沈峤低头假装收拾桌案,轻轻揭过此事。
上元佳节,多是互有情意的年轻男女相伴出行,观月赏灯,互诉衷肠。
往年沈太医在时,这天也算是康济堂来病人的一个小高峰。街上小吃众多,常有人吃坏肚子;也有年轻气盛的少年,为心上人大打出手,身上挂彩被送来医馆。
因此,穿越这么些年,她还当真没有完整地逛过一次上元灯会,多是在周围街巷游逛片刻,就回来在医馆里帮忙。
见沈峤并未答应,邓玄籍也不失望,随手拿过放置在桌案上的一册《素问》,翻阅起来。
书中夹了一片薄薄的木签,他定睛一看,将那四句话默读数遍,记在心中。
“这是……你从方慧大师处的来的吧?”
沈峤见他拿在手中细看,似是很感兴趣,随意道:“只得了签,却未能听大师解签。我带回来不知该放在何处,就当成书签用了。”
邓玄籍默默打开腰间荷包,拿出一支看起来一模一样的木签,递到沈峤手中。
“正巧,我也曾向大师求过一签,上面所书竟有些相似。”
窗外云霞将散,沈峤借着最后一缕日光,在心中念出木签上的文字。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1
沈峤在心中琢磨片刻,过了好久,又将两支木签拿过,细细比较。
“倒像是上下两阙,都不算是什么吉谶,隐隐带些悲凉之意。”
她本想说是一对,话到嘴边,又生生咽下。
邓玄籍听她说出“上下两阙”,脸上带了笑意,他本也是这样觉得,但自己提出,又似乎有些不妥。
见她眉梢微蹙,他安慰道;“所谓吉凶,都不是定数,未来的事谁能料定?何况,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可以偶尔当作消遣来看,被它扰乱心神,就不值当了。”
沈峤将这签放在心上,是因其暗合了前世今生之说,于其它倒也不那么在意,当即笑道:“是啊,思变则逢凶化吉,总归事在人为。”
街上人声寂寂,巷内四邻中,几盏夜灯燃起,窗楹间多了许多烟火之意。
两人对坐读书,灯花跳跃,屋内一派静谧,邓玄籍只希望这样的时光能更长一些。
“你想要去对面看一看吗?”
沈峤抬头看向窗外,有些心动:“可以吗?”
“赃物已经清理干净,里边完好的家具,也大多被衙役们瓜分干净,现在几乎只剩个空房子和一些花草,没什么不方便的。”
沈峤还记得,十多年前,那处住着的人家,似乎也是衙门里的差役。沈太医收养她后不久,那户人全家离奇暴毙,这处院落也被收在官府的牙人手里。
期间倒也租出过几次,可每次不出一月,就会传出闹鬼的风声,搬进来的新人又匆匆离开。如此循环了四五次,就再也没人肯住进去了。
就连她们这些周边的人家,也受到了许多影响,传得最厉害的时候,来康济堂看病的人也明显少了许多。
也就是这一两年,闹鬼的传闻才逐渐平息。可又出了杨家兄弟这一档子事,虽然官府并未透露他们私贩兵器,但一茬一茬的官差进出抄家,想来今后,这处又要空置许久了。
“闹鬼?”
邓玄籍总算知道,为何有衙役对这里很是避讳,连抄家这样的美差都推三阻四。
若是在京城,听闻哪个府上要被抄家,恐怕大理寺、刑部等的长官都会为了争这门差事打起来。
“是啊。”沈峤悠悠点头,“不过我也只是听说,并未亲眼见过。”
两人走到大门前,有两个衙役候着,抱拳行了一礼,又有些好奇地看了看沈峤,随即低下头去。
邓玄籍推开大门,门环已经锈成了深褐色,门槛也因多雨潮湿,起了点点霉斑。
院子里乱糟糟的,衙役们显然不会轻手轻脚,地上横七竖八地倒着许多木头架子,和一些不能带回家的玩意,到了后院,连花坛中的土壤都被翻过了一遍。
“总要给些甜头,否则这样的活,没人愿意来干。”邓玄籍笑着解释。
沈峤看着他的笑容,忽然问道:“我在书上读到‘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之前见过周刺史几次,觉得他还算好相处。可你在他眼皮底下,总不如之前在祁阳那般能展开拳脚吧?”
院中无人,沈峤声音很轻,还是极清晰地传到他耳中,邓玄籍沉吟片刻,转头看她。
“其实各有各的好与不好,这些天我与周刺史的磨合,也还算顺利。不过你关心我,我很开心。”
顿了片刻,又道:“周刺史在潭州也已经是第二任了,明年春日,怕是就要调离,潭州是南境要地,近来岭南不太平,下一任刺史必然会更加强势。”
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