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父母,十月根据地图开车导航到离大山入口最近的山路尽头。下车装上干粮和水,背上登山露营装备,喷好防蛇药水,拿着登山杖开始寻找桃花源的入口。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玉佩中小册子记录的地势总有偏差,经过5天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十月终于找到了小册子记载的桃花源入口所在的天坑。
天坑很大,被四面如斧劈刀削般的绝壁环绕,如同一个巨桶。围绕着巨桶底部,十月找到了疑似桃花源入口的地缝,地缝两边夹道的岩石千姿百态,岩壁上丛林遮天蔽日。
十月有些兴奋又有些紧张,不知道千年以后,这个地缝是否还能通往桃花源。十月在地缝口不远处的岩石下找了个地方休整了一晚。
第二天清晨,十月简单啃了块奶香味的压缩饼干,将露营装备收拾妥当,戴上头盔,手套,护腕护膝和头灯,点燃了一只户外专用火把,抬头望了眼头顶壁立千仞,天光曦微,沿着地缝慢慢向深处走去。
地缝口沿途钟乳石密布,覆盖在钟乳石上的蕨类植物绿油油的,地势渐渐往下,彻底没了自然光线,绿植绝迹。一路上,石笋、石柱、石帘等层出不穷,石柱之间的洞有时窄有时宽又相互连接,像一座巨大的迷宫。
走了许久,十月听到了潺潺流水声,按照地图指示,循着水流声往前走,经过一片边石坝群,水流声渐渐清晰,绕过一根超级巨大的石柱,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巨大的洞厅迎面而来。十月看着这个钟乳石大厅,用手电照过去钟乳石如同鬼斧神工,前方有一条暗河,3米多宽,水流并不是很湍急。
十月在暗河边找到地图上标识的一座五连石盾,按照地图指示往五连石盾左边的通道走去,路线渐渐往上,火把有时会黯淡,有时又会亮起来,十月知道是因为溶洞总有缝隙连接着外面,氧气还是充足的。
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十月的眼前突然又变得开朗起来,另一个巨大的洞厅展现在十月面前。这个洞厅比第一个洞厅还要壮观。洞厅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钟乳石,气势磅礴的石瀑布。
在钟乳石大厅中央有一块锤子型的巨石倒悬在顶部,巨锤下有一处坡,通往一处隧道。十月确定了这就是小册子地图中记载的第二层溶洞。十月决定在这里歇脚,补充了干粮和水。
十月一边休息,一边抬头往上看,大约十几米的顶端有日光被不规则的洞口切割成细碎的线条,照在绵延不绝的钟乳石上,部分钟乳石山连接着下面层层叠叠如山峦一般的石笋,像一幅倒影的山水画,美极了。
短暂的休整后,十月走入巨锤下坡的隧道,隧道逐渐往下,突然到达隧道尽头,前面有一个深井,十月扔了块石头下去,井底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池。
十月知道离地图所描述的出口越来越近了,转入右侧的隧道,地势越来越低,眼见得溶洞越来越开阔,前方渐渐有了亮光,十月心中激动,突然有种近乡情怯的感觉。
终于走出来了!
眼前的一幕如梦似幻,让十月久久回不过神来。跃入眼帘的是个依山傍水的山谷,左下方有暗河从山洞里缓缓流出与山涧溪流汇入西面的一片湖泊。
远处的湖面如镜,远山如黛,山顶白雪皑皑,湖边沿着山坡遍植着正值花期的树木,远远分辨不清是梅花,杏花还是桃花。此时夕阳下一片深深浅浅的粉色灿若云霞。东边的山坡上零星的油菜花野花点缀其间。
一条青石板路从下方溪流对岸沿着山势蜿蜒而上,穿越山体梯田,溪流纵横,一眼望不到头。梯田与梯田之间,山与山的皱褶处,隐隐夹杂着零星的房舍点缀其中,有袅袅的青烟升起,不知是炊烟还是山谷的雾气。
回过神,十月环顾四周,发现山洞出口位于一座平台,平台靠右侧有一道石梯往下似乎可到达山溪,石梯不远处有一颗参天大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一口古老的铜钟。
十月走进细细打量,发现钟内的铃铛下垂着一条拇指般粗的绳子,结实地系在树干上。大树边上矗立着一座石碑,石碑风化得不严重,应该年代不会太久远,上面古朴的繁体字书写着大字:桃花村,入村请敲钟十下。
十月解开树干中央的钟绳,双手用力而有节奏地拽起绳索,顿时,铛铛铛的钟声在山谷上空飘荡。
远处的山丘上突然传来了此起彼伏的犬吠声。十月在原地收起被熄灭的火把和头盔护具静静地等着,犬吠声渐渐清晰了,夕阳下的山路上有三人领着两条大犬由远及近往山下走来,被夕阳照射着十月看不清他们的面容。
三人下山踏过溪流中均匀平铺的大石块,上了石梯出现在平台口。十月有些紧张,是一位老者,一名中年男人与一青年男子。
其中的老者看向十月开口大声询问:“可是姑娘敲响了铜钟?不知姑娘是远方来客还是故人回归?”
十月这才真正意识到桃花源中还有人居住,高声回到:“我姓刘,是来寻找家族旧地的。”
老者走近两步打量了下十月,含笑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