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忠心,此次确实是他轻敌,陛下可休书命他将功补过,如此,他定会感念陛下仁德,竭智尽力一雪前耻。”
武宁帝沉吟片刻,看见五皇子宁暄立在一旁默不作声,便问道:“暄儿呢?有何想法?”
宁暄今年十四,因生母纪美人受宠,亲舅又是纪淮,十二岁起便跟着兄长临朝听政,但也仅仅是听,没有表态的权利。
今日猛地被武宁帝点到,他一时愣怔忘记回话,直到崔平轻声提醒,他才回过神来,出列拱手道:“回父皇,儿臣私以为韩田国虽文韬武略,但为人忠厚保守,一向又推崇议和,少了些锐意,若是能有个激进派中和一下,倒也是好事。”
宁晖冷不丁轻哼,讽道:“你倒是会和稀泥。”
武宁帝目光一直停留在宁暄年少稚嫩的脸上,片刻,才略略点头,沉闷一声“嗯”。
此时,靠近殿门处站出一人朗声道:“启禀陛下,末将请兵!不退胡虏誓不还朝!”
武宁帝抬目,见是个年轻人,待其走近细看,龙骧虎视,威风凛凛,腰间是条青绶却不认得姓甚名谁。
崔平见武宁帝不语,躬身道:“禀陛下,这是关内侯上月举荐的校尉申建,平陵人。”
皇帝点头,颇感欣慰:“申卿实乃诚臣勇夫,忠志之士。今北有胡虏,南临蛮夷,值用人之际,缺强兵良将,若天下之士皆如申卿,那孤何忧,宁朝何忧啊!”
众臣听闻,皆伏身以示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