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前脚刚离开盛京,太后后脚就派人将皇帝请进了慈安宫。
“哀家想将宋辞接入宫中亲自抚养,不知皇帝意下如何?”
慈安宫中,皇帝刚一入座,太后便问出了这样一句话。
皇帝本来就在忧心这件事,闻言心中一喜。
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笑道:“儿臣也正有此意,没想到母后先提出来了,真是母子连心啊。”
太后笑笑没有说话,垂眸看着盏中的茶,端起轻轻抿了一口。
皇帝见此眼眸微转,也端起了茶盏,一时间气氛有些尴尬。
其实,当初决定让宋朝镇守北境时他就在想该如何安顿宋辞,这个问题可以说困扰了他数日。
若是他直接下旨接她入宫,虽然合乎情理却也会落人口实,若是放任不管则会让旁人以为皇家无情,最好的办法就是由太后来下懿旨。
但是这些年太后都在专心礼佛,并不问世事,若他贸然提起并不妥当,因此一直没有前来。
如今,太后主动提出要亲自抚养宋辞自然是最好的结果,一来可以提现皇家对宋家的重视和情意,二来……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暗芒。
也便于控制宋辞,以此来牵绊住宋朝。
身为皇帝的生母,太后自然明白自己儿子的心思,因此没有说话。——此举无异于让宋辞入宫为质,正好解决了他的难处,但……
太后心中轻叹了一口气,就算她不接她入宫,她也已经成为了困于笼中的鸟雀,挣脱不了桎梏。若来到她的身边,她起码能做她的后盾,为她遮去一些风雨。因此,她想了许久,最后还是做下了这个决定。
“母后打算何时接宋辞入宫?”皇帝看出了太后眼中的愁绪,生怕她突然间又改变了主意,于是出言问道。
太后自然清楚她自己儿子的心思,于是直言道:“今日。”
皇帝听到这个答案显然十分满意。
烦扰数日的事情得到了解决,皇帝端起茶盏喝了一口,眼角不自觉的挂上了几分笑意。
今日他本就是正在批折子时被太后派人请来的,如今既然事情得到了解决,他也不欲多做停留,于是道:“儿臣还有许多折子未批,先行告退了。”
太后听后微微点了点头,皇帝见此行了个礼便打算转身离开了,可是当他的脚刚踏出门槛时,突然听到一声急切的呼喊声。
“易儿!”
皇帝脚步一顿,转过脸看去,却见太后早已起了身,正直直望着他。
他不明白她为何会突然叫住他,也许猜出了只是想听到她亲口说出来,于是问道:“母后还有事要交代?”
他的目光淡然,里面有微微的疑惑,太后见此突然间就哽住了,看了他半晌才道:
“不要动她。”
“母后指的是谁?”
“你知道的。”
皇帝轻笑一声,问道:“是小辞吗?”
太后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自顾自的说起了自己的话。
“宋家一门世代忠良,为了大渊的江山流了数不清的血。如今,宋璟夫妇均已殉国,只留下两条血脉,可仍逃不脱天各一方的宿命。”
说到这里,她抬眸与他的视线相对,眼神中透露着伤感,就连语气也有些哽咽。“宋家对大渊已经付出的够多了……”
皇帝听后没有说话,看着她眼中浓浓的伤感,他的心仿佛被重重敲打了一下,神色一时有些复杂。
良久,他开了口。
“朕知道。”
太后神色有些松动,抬起头看向他,等待着他接下来的话。
皇帝也看出了太后的想法,于是轻轻笑了笑,“朕不会动她,毕竟她是阿璟的孩子。”朕这一生,已经负他良多了……
想到这里,皇帝眸光突然间黯淡下来,但下一刻就恢复了往日的样子。由于转变的太快,连太后都没有注意到。
太后听了他的保证这才略微放了心,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笑意。
皇帝自然注意到了她的变化,适时道:“母后放心。”
太后点点头,看着他眼下的乌青思索了片刻,道:“就算朝中事务再繁忙,你也要多多注意的身子,莫要熬坏了才是。”
皇帝听了这般关心的话语一时间有些怔愣,但随即就反应了过来。
他脸上带着笑,轻轻点了点头,“承蒙母后挂念,儿臣会的。近来将要入冬,秋雨湿寒,母后也要多多注意身子才是。”
太后笑着应下了,皇帝见她没有再说话的意思,微微行了一礼就离开了。
太后目送着他离开后,走到书案旁拿出已经写好盖了章的懿旨,转身看向站在一旁的佩云。
佩云见此立刻走到她身边。
太后将懿旨递给她,“你亲自去将这懿旨送到镇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