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六年,太子晅年满十六,一众大臣便张罗着给太子选妃,作为大宋第一个太子妃,未来的皇后娘娘,自然要选全大宋最优秀的姑娘,公主、郡主、县主的女儿,朝廷大臣的女儿、侄女、外甥女、孙女、外孙女,世族之女,家世清白的良家女,都在备选名单之内,林林总总两个册子,共三十人,还都带着画像。
郭辛夷看着这些揉揉眉心:“怎么有这么多啊?”
张茂则道:“娘娘,这已经算少的了,原本送上来的有一百多人,内阁的几位大臣将一些品貌不佳的女子划了,官家又将年龄比太子大的划了,年龄比太子小了五岁的也划了,这才有了这三十人。”
郭辛夷看着这两本册子问:“为何要分两本来记,这一本便已经够厚的了”
张茂则笑道:“娘娘第一本册子上的是三品以上官员的女儿和册子上的是五姓七望的世族之女,如富家的姑娘和琅琊王氏的姑娘,这本册子上的女子可为太子妃。第二本册子上的是五品以上官员的女儿、侄女和宫妃的妹妹、侄女、外甥女,这本册子上的可为侧妃、良娣。第三本册子上的是一些家世清白品行端正的女子,可为太子昭训。”
郭辛夷先拿出第三本册子看了一圈后在开封周氏,明道十年生上画了一个圈。
而后又拿起第二本册子自言道:“吕家的姑娘是宫里的昭容,他们家的儿郎又尚了两位公主,这吕氏定是要选的,高氏,高氏是曹昭仪的外甥女,真定曹氏是武将,高家也是武将,高氏也要选,至于张氏,张尧佐是个好官,就是被他那个侄女给拖累了,张氏也选了吧。”
郭辛夷又拿起第一本册子:“韩璩、韩琦、富弼同为枢密副使,他们的女儿当得太子妃,只是不知该如何选择,太子妃还要官家来定夺。”顿了顿又道:“我私心觉得富家姑娘不错,嫣然也是自小在我身边长大的,我喜欢她又舍不得她受委屈。”
张茂则笑着接过册子:“娘娘的话臣一定带到。”
并不是她不想选别人,也不是别的姑娘不好,实在是看到范仲淹就想到了岳阳楼记,看到欧阳修就想到了醉翁亭记,看到那些个诗人,词人便会想起那些年被语文支配的恐惧。
思索间小宫女禀报:“娘娘,安昭训带着寿安郡主来请安了。”
安昭训是张贵妃的外甥女,去年被官家赐给太子做昭训,后来诞下太子第一个孩子寿安郡主,如今又有了七个月的身孕,太子也说若是男孩便请封安氏为良娣,故而郭辛夷方才将良娣空出了一个。
郭辛夷忙叫人将二人带进来,郭辛夷接过安寿郡主感叹:“本宫如今都三十五了!连孙女儿都有了!真是岁月不饶人。”
半夏一笑:“娘娘,大公主的孩儿也算上,那娘娘三十二便做了祖母了,不过是外祖母。”
郭辛夷叹气:“孩子们也大了,太子也快要娶妻了。”
安昭训试探的问:“娘娘,不知太子殿下要娶哪家的贵女?”
郭辛夷看向安昭训:“你想太子娶谁做太子妃?”
安昭训低着头:“奴不敢妄言,奴身份低微能侍奉太子已经是极大的荣幸,只是奴有郡主和腹中的孩儿,奴自己无所谓,可两个孩子,奴私心想求得一位贤惠大度的主母。”
郭辛夷一笑:“你觉得这些贵女谁适合做太子妃?”
安昭训想了想便如实回答:“娘娘,奴觉得富家姑娘和韩家的嫣然姑娘适合做太子妃。”
郭辛夷点点头:“嗯,与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不过若与若兰相比嫣然是只能当侧妃的。”而后对安昭训道:“你的预产期在年底,寿安的周岁在正月,我便派青黛和白苏住在东宫,白苏是白芷的徒弟,你放心就是了。”
安昭训点头:“奴皇后娘娘。”
几天后官家下诏,册富弼的长女富若兰为皇太子妃,明年六月大婚。赐韩璩的长女韩嫣然为太子侧妃,明年五月大婚。赐吕公绰之女吕嘉禾为太子良娣,赐高遵甫之女高滔滔为太子良娣,赐张尧佐之女张婉卿为太子良娣,明年三月入东宫。赐宫女周氏为太子昭训,明年二月入东宫。册韩琦的次女韩姒为二皇子妃,明年十二月大婚,礼同亲王娶妻。辽国公主与太子的婚期也定在了明年四月。
十二月,安昭训诞下太子长子。
庆历七年正月,安昭训进位良娣,太子长子赐名颀。
庆历八年良娣高氏诞下太子次子赵顼
皇祐元年良娣安氏诞下太子三子赵顺,良娣高氏诞下太子次女德宁郡主
皇祐二年良娣高氏诞下太子四子赵颢,良娣安氏诞下诞下太子五子赵颐
皇祐三年良娣高氏诞下太子三女宝安郡主
皇祐四年良娣安氏诞下太子六子赵颂,良娣高氏诞下太子四女寿康郡主
皇祐五年良娣高氏诞下太子七子赵颜,良娣安氏诞下太子八子赵颖
这日太子妃带着众人到坤宁殿请安,安良娣和高良娣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