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与画(1 / 2)

泱泱中华,文明璀璨。文明者,先文后明,以为有别于野蛮。中华上下五千年,史诗子集等一系列载体不知繁几。其中对“文”的解释各有说法,周易上说:物相杂,故曰文。大概意思是说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存在,交织在一起,互有联系吧。承认世界的多样性,这很好。

不管怎么定义“文”,反正跟它联系在一起的给人感觉基本上都是高尚的。比如说文化,文化一词的解释也多,不一一阐述,本文无意深考。

别人说你有文化,你起码得认识字,但不是仅仅认识字这么肤浅就有文化。赞美人家有文化,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会是,这个人琴棋书画都会,真有文化!

琴棋书画最早说法来自于宋朝。至于这几样排列顺序为何如此,为何琴排第一呢?倒也好解释,琴操为首,德行为先嘛,古人尤其最重人品。

……

而对于我们的大才子颜华来说,琴棋书画的顺序排列他另有解释。

与琴有关联的很多事情都让人想到一个字,美!琴作为一种乐器出现,它首先是以娱人的目的而存在的。人最初为什么听奏琴呢,当然是因为觉得好听,声线优美,绝不是因为什么狗屁的有文化!美跟文化无必要联系。一首琴乐,高山流水,绕梁三日。另外,历来弹琴的基本都是美女,而且基数很大,不说风月凡尘,就连名人也是不少,记有蔡大才女啊,舞后飞燕姐啊,国民偶像师师啊等等是也不是?而琴本身作为一件物品来说,其构造和原理乃至手工艺术更是美幻绝伦。

总之,琴给人对美的联想最直白,最感官,最有品位!

所以,琴居首位,当之无愧。

什么?你不同意?肤浅粗俗?你连琴棋书画都不认可?谁肤浅粗俗!

……

而画嘛排到最后又是何道理?在我们的才子看来,其实更简单啊。

……

没看明白?没错,其道理之简单到只用简单来形容,足矣!

名人印一个手掌在纸在墙在泥巴上都是画,而且还很有创意!

不容易?嫌脏手?

好吧,看本大师撒墨于墙,高级吧!什么?看不懂?没文化,肤浅,粗鄙!不懂欣赏,层次太低。

好吧,名人有炒作之嫌疑,换一个。

长鸣者,非鸟也。生而无志,唯终日觅食于天地。食足,乃高鸣曰饱。反之,唱饿于晨,其声之烈,凡酣者恶之!常行于沙。某校尉过,驻而观之,惊曰:呜呼,妙哉妙哉!

什么,看不懂?没办法,对牛弹琴。

好吧,安慰你一下!看不懂没关系,你最多没感觉而已,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但若是,若是如花弄琴,或者石榴姐…不敢想。

所以说,你看长鸣校尉都会,何其容易。但是画虽然容易画,画好却难。

比如说,国画。画好画难,画好国画,难上加难!

而眼前这以那抹绿色为中心的景象,却美如“好画”。一幅绝美的传世“好国画”!

不信,听我一一道来。首先,就这用墨之照诣,就不一般。深浅墨轻重恰到好处,色彩层次分明。用墨用笔都很考究,墨,浓重清淡焦分配的合理。笔,平园重留变技术用的精妙。其以墨绿为基调主色,而胭脂红,墨黑,藤黄等色点缀其中,或成点,或成直线,或成圆、方,大小不一,绝不会抢了绿色主题。不止这些,这中间,留白的地方也很有想法,意境高,实在是高。

更加奇妙的是,那抹淡淡的绿简直是神来之笔!画龙点睛之比都犹言太轻!

画常有以重托轻的方式来表现其中心的说法。大篇幅的墨绿是重,那抹淡绿乃轻!淡淡的绿正是这画卷的中心,周围那些的存在只是为了衬托和突出这一部分的重要!

若看的仔细,你更会惊叹那抹淡绿之内既还有诸多细节,直可叫人叹为观止。

淡绿中间轻,两头重,这其中上下两方重的用法别有深意!是墨绿与浅绿的过渡之色,真是承前启后。还有你看这重浅之上的一团留白妙不可言啦。你想啊,周围的墨绿和中间的浅绿都是绿,就算有浓淡轻重之分,一般看了没太大感觉,对比不强,可是这要多了那团白的发光的区域,把两种相近的绿色分隔开了,是不是对比就会好很多,其品位和层次瞬间提高的不止一丁点。

哎呀,真是不得了,其实就连这团发光的留白也是细节满满,内有千秋,着实厉害。你继续看啊,那一点点胭脂红绝对是红色颜料中的极品之中的极品,估计一般市场上是买不到的,最起码得定制,而且还是限量版。那黑色…那黑色虽然略有杂乱,甚至说墨还未干透,但无伤大雅,无伤大雅。咦,此处斑斑点点…妙…会不会是作者用色太过于吹毛求疵,故意…把笔给弄的分叉了,这有点…这种数色相杂的并非寻常,这么小的地方使用起来…却也那个不用太在意…啊,还不止,就连笔洗里的水也没换…这一块色不是很纯,可能作者想表达…哎呀,居然还有水未干落在这

最新小说: 魔幻车神之心灵救赎 修仙不如养萌娃 穿越斗罗之我的系统不服气 陆以玫 重生主母摆烂后,冠宠侯府 高武:开局反派,我当无敌于世间 相错大佬后我去随军了[七零] 四合院:重生58,我狩猎狂欢 都市武道风云 日光城之约